第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公告”,說奉英王之命,將於當月28日封鎖廣州出海口。同一天,他即依據戰爭密令,率艦隊北上舟山一帶。
6月28日,英國侵華遠征軍總司令兼全權公使懿律乘坐載炮72門的旗艦“麥爾威厘”號(Melville)駛抵澳門港外。同時抵達的還有軍艦數艘。至此,英軍共有16艘軍艦(合計載炮540門)、4艘武裝汽船、27艘運輸船齊集南中國海域。隨船而至者,有三個陸軍團、共四千多兵力。海、陸軍合計,約六七千人。
義律於6月28日登上“麥爾威厘”號與懿律相見。就在這一天,英軍封鎖珠江口的告示生效。
6月30日,懿律與義律亦乘艦北上,追趕伯麥的先遣隊。珠江口外,他們只留下4艘軍艦、1艘武裝汽船執行封鎖任務。自6月初英艦初集,林則徐便甚為警覺,並且專折上達天聽,但是直到7月3日,他才判斷英軍可能北上舟山、上海。而此時,英軍已經越過廈門,準備攻打定海了!從英軍悄然北上起,林則徐的所有判斷都比義律的行動慢了半拍。
讓我們快節奏地掃描義律的活動:
——1840年7月6日,在海軍司令伯麥與陸軍司令布林利(Colonel Burrell)率軍攻下定海的當天,義律與懿律也乘艦趕到定海。義律參與了在定海扶植偽縣政權的活動。
——7月28日,義律與懿律率艦離定海北上。8月11日抵達大沽口外,派員上岸投書,求購食物。
——8月15日,在艦上與懿律一起接見琦善所派使者,給清政府施加壓力。
——8月30日,在大沽口南岸義律與琦善會談。
——9月1日,照會琦善,堅持英國方面向清政府提出的各項勒索條款。
——9月15日,在獲得清政府保證後,義律與懿律率英艦起航南下。作為“全權公使”和“海軍上校”的義律,完成了他的政治任務與軍事任務。就在這月月底,道光皇帝下達了對林則徐的罷免令。
如果作一次人與人的橫向對比,義律與林則徐的人生軌跡正好一個座標系上揚,一個座標系下跌。背景使然,環境使然。由“人”的命運升沉而推及“國家”,英國社會制度的先進性與中國社會制度的落後性,又獲得了一組人文的引數。
中國當時最優秀、最傑出的人才在競爭中失利,更遑論二流、三流之才了!
在1840年8月、9月於大沽口舉行的多次談判中,直隸總督琦善未曾跳出義律的規範。義律在天子眼皮底下完成了對一個人口占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國家的軍事訛詐。?輨?輲?訛
在1840年10月於鎮海舉行的索俘談判中,欽差大臣、兩江總督伊里布幾乎應允了義律所有的重要條件。伊里布家奴張喜竟受主人之命帶雞、鴨、牛、羊等食品登上英艦“犒師”慰勞。
在1840年12月至1841年2月的廣州對峙中,因懿律身體不適而去職,義律便成為惟一的全權代表。他對新一任欽差大臣、兩廣總督琦善軟硬兼施,寸步不讓,炮製了“穿鼻草約”,實現了英國對香港的佔領。
在1841年3月至5月的廣州戰局中,義律以武力推動談判,先後讓參贊大臣揚芳、靖逆將軍奕山屈膝求和。《廣州條約》的簽訂,讓清方付出了600萬元的“贖城費”,並迫使清軍撤出廣州60裡。?輨?輵?訛義律在軍事上、經濟上實現雙贏。
從1834年夏天來華,至此,義律在中國已有七個年頭。其間,雖經大風大浪,並未退卻過一步。鄉關萬里,他也沒有回過英倫三島。《廣州和約》的簽訂,給他的“七年之勞”抹上一筆亮色。站在英國的立場,他不也算立功異域的英雄嗎?
不過,英國政府,其實是英國外交大臣帕麥斯頓對義律的工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