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刀,往新修的水渠挑砍了一番,光是肉眼看還不行啊,豆腐渣工程一般表面同樣光鮮的。
不遠處一個老農早就注意到幾個人的怪異行為,荊六郎幾個人高馬大,雖然一身風塵僕僕,卻更顯彪悍,老農本不敢上來搭話,但見到許清還有破壞水渠的意思,終於忍不住出聲制止道:“這位大官人,使不得啊,這水渠知州大人剛帶人修好,附近數個村子的田地還指望著他澆灌呢。”
許清把刀扔給荊六郎,抬手示意一下,荊六郎幾人跳上馬,沿著水渠一路察看下去,許清拍拍手上的泥土,在河渠邊坐下來,對老農人說道:“老伯放心,我只是檢視河渠修得是否結實,不會真個破壞了河渠的,老伯,這塊地是你家的嗎?今年的收成如何?”
老農見只剩下許清這個讀書人,還笑得一臉和善,便也放鬆了警惕,放下手中的鋤頭答道:“勞大官人動問,這地正是老漢家的,今年收成還過得去。”
許清折下一根草葉,放在嘴裡輕攪幾下,嚼出點淡淡的草葉香才接著問道:“老伯,坐,咱們聊聊,家裡還有幾畝地,打的糧食夠一年食用嗎?”
“還有七畝,遇到年景好這糧食還夠吃,若是年景不好,那就不夠了。”
等老農人也在幾尺遠的河渠邊坐下來,許清仍隨意地問道:“老伯,我聽說明年起,農戶可向朝廷貸取低息青苗款度過荒年,不知道老伯你們這裡聽說沒有?”
老農人聽了一臉風霜皺紋展開了不少,樂呵呵地答道:“這事老漢倒是聽說了,城門也貼出了榜文,只是不知道可真有這等好事?往年啊,一到荒年地裡沒了收成,各家只得賣地來度過饑荒,這若真有這什麼青苗款可貸,那就好嘍!”
許清笑笑道:“老伯,我還聽說朝廷的司農寺在各州縣,都派有專人發放青苗款,若真到那時,老伯不妨去問問就知道真假了。”
“真到那田地肯定要去問問的,家裡就剩下這幾畝地,可不能再賣了。”
“老伯方才說這河渠是知州大人親自帶人來修的?那村裡可曾出勞役?”
“沒出勞役,沒出勞役,知州大人是個好官啊!親自帶著州里的廂軍來修河渠……”
許清嘴角微微的翹了起來,能從農戶口中聽到這種確鑿的訊息,最是讓人舒心,如今的大宋冗員眾多,但同樣有不少好官,這就是希望。
從老農人的口中得知齊州知州李汝南,帶著人還在下游修水利後,許清招回荊六郎等人,上馬向下遊飛馳而去。
“漁於雷澤,躬耕於歷山”。這句話描述的是舜帝當年親自下地耕作的情形。歷山就在齊州城南,從這一點來說,齊州也算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許清知道,由於齊州位於濟水之南,從漢代開始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濟南,只是到是宋代,才改叫齊州。
關於舜帝,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兩個妻子,娥皇與女英,二女共侍一夫,他們組成的家庭可謂是幾千年來五好家庭的典範。夫妻恩愛不說,娥皇、女英還是非常好的賢內助,嫁給舜帝后一直鼎力協助舜為百姓做好事。
舜帝晚年時,九嶷山一帶發生戰亂,舜想到那裡視察一下實情。舜把這想法告訴娥皇、女英,兩位夫人想到舜年老體衰,爭著要和舜帝一塊去。舜考慮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於是,只帶了幾個隨從,悄悄地離去。
娥皇、女英知道舜已走的訊息,立即起程。追到揚子江邊遇到了大風,一位漁夫把她們送上洞庭山,後來,她倆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便天天扶竹向九嶷山方向泣望,把這裡的竹子染得淚跡斑斑。後來,她倆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
娥皇和女英或許是世上最早殉情的兩個女人了!
許清他們快馬奔出二十來裡,轉過一座山丘後,頓時被田野間的場景引得歡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