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的遼**心已經渙散,各部族紛紛投向大宋,起兵攻遼。

遼國朝中也是『亂』成一團,有的大臣主張議和,向大宋稱臣換取許清退兵,有的主張死戰到底,耶律宗真倒是極為強硬,凡主將議和的大臣一律罷官或下獄,五月初,他集合了最後的十萬大軍,再次來了個御駕親征,在中京道松山與狄青遇上。

這時狄青的兵力已經增加到八萬多人,與耶律宗真相差不大,雙方近二十萬大軍鋪開在草原上,望都望不到邊,為了方便指揮,狄青將大軍一分為二,讓部族軍從則面發起進攻,而他自己帶著四萬宋軍從正面發起攻擊。

耶律宗真派出了他最後的皇牌軍,皇宮宿值軍迎戰狄青

隨著角號聲的催促,雙方隔著幾里地,幾乎是同時衝出,幾十萬只馬蹄敲擊著大地,大地在瑟瑟發抖,狄青披頭散髮,鐵槍微微前指,極速飛馳的戰馬上,大風將他的那頭散發吹得筆直,極為醒目。

等到雙方接過百多步,天空中轟然騰起無邊的箭雨,帶著磣人的呼嘯聲撲向對方的軍陣,箭矢的殺傷沒人去回顧一眼,這一刻,雙方充血的眼中看到的只有對方越來越近的騎兵陣。

轟隆隆的撞擊響徹雲霄之時,兩軍捨生忘死的撞在了一起,頓時馬嘶人嚎,槍擊刀撞連綿起不絕,以狄青為首,宋軍前鋒盡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悍勇之士,他們組成一支鋒利的箭頭,狠狠的切入遼軍戰陣之中。

那面狄字大旗早已是血『色』斑駁,在長風中向遼軍內陣獵獵突進,狄青長槍如靈蛇吐信,往往是一刺即收,但每一刺都能帶出一蓬鮮血,每一刺都能讓一個遼軍慘叫著落馬。

他身後的四萬宋軍在那面狄字大旗的帶領下,緊密得如同一把披荊斬棘的巨斧,契丹人自詡是馬上民族,但事實上戰場才是最好的練兵場,幾十年的承平讓遼軍久未經戰陣,而狄青帶領的這支宋軍,人人都是一路從屍山血海裡殺過來的,此時兩軍撞上,高下立判

宋軍緊密的收宿在一起,如堅不可摧的鋼鐵陣形,外圍幾層騎兵全是手持長槍馬槊,激烈的衝殺著,而陣內的宋軍卻是頻頻的開弓漫『射』,黑壓壓的箭雨向兩翼不斷的飛出,讓宋軍看起來象是長出了兩支翅膀。

衝不開宋軍堅固的陣形,你就根本應付不了這種內外配合的強力打擊。

而要想衝破這種陣形,你就得擋住狄青為首的陣鋒,讓他頓挫下來,但遼軍擋不住,狄青所過之處,手下竟無一合之將,那猙獰的鬼面具讓人遠遠望著就滿心生寒

而此時,四萬部族軍也與遼軍衝殺在一起,不是他們不夠勇猛,相反他們其實比遼軍還要勇猛一些,只能怪他們裝備太差,身上沒有鎧甲能有效地擋開遼軍的斬殺,所以他們沒能象狄青一樣,鑿入遼軍陣中,很快在外圍與遼軍攪成一團,相互慘烈的搏殺著,每一刻都有無數的人墜馬死去,戰場上到處是戰馬轟然倒地、血肉橫飛慘景。

狄青的四萬宋軍基本能保持著整體的陣形,激烈地向遼軍陣形深處衝殺進去,從高空看下去,宋軍就象被海浪包圍著的一艘巨船,不斷地將海浪犁開來,身後泛起的卻不是浪花,是血花和殘肢斷臂。

外圍的長槍手死傷之後,裡面一層的弓手便會糾弓提槍頂上,始終保證著這層堅殼的厚度,隨著耶律宗真的王旗越來越近,遼軍總算明白宋軍付出如些大的傷亡,一個勁地往遼軍陣形最密集處衝殺的原因了

耶律宗真看著那面狄字大旗越來越近,而且勢若狂『潮』,遼軍阻擋不住,心裡不禁有點慌了但現在他不能撤,甚至是走避都可能引起十萬遼軍的大潰敗,狄青這是要擒賊先擒王啊

就在此時,宋軍衝鋒的大陣傳出震天的巨吼:

殺殺殺活捉耶律宗真

殺殺殺活捉耶律宗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