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稱”的天真學童的眼光,真實地、正直地看他周圍所發生的一切,逼真地揭露了中國的社會關係在動盪年月中的微妙變化,使人看到一幅辛亥革命前夜的生動的社會圖景,具有很高的認識價值和藝術價值,顯示了魯迅的諷刺才能和觀察社會的犀利眼光。
《懷舊》的故事是很簡單的:上層社會人物塾師“禿先生”和在太平天國革命中隨機應變而發了財的紳士金耀宗,都是偽道學家,他們兩人臭氣相投,是因為兩人處世哲學的一致,金耀宗曾以二十一歲無子為理由,納妾三人,而禿先生則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投三十一金,購如夫人一” 。兩人都是當地的富戶,當時辛亥革命已成風雨欲來之勢,他們終日惴惴不安,到處打聽訊息。有一天,金耀宗告訴禿先生一個傳聞,說是革命軍就要進城了——“長毛且至矣!”金耀宗是個蠢笨的地主,它把所有造反的人都稱為“長毛”。開始禿先生不信,金耀宗就說這個訊息是從“何墟三大人”那裡來的,“禿先生”一聽到是“三大人”說的,便大驚失色,他們兩人在惶恐中急忙商議應否寫“順民”等字樣前去迎接:不識一字的金耀宗為安全起見,請禿先生為他書寫“順民”二字,以備“長毛”來時作護身符用。而禿先生更加狡猾,說對這些反賊不可觸犯,也不可太親近,在門前貼上“順民”字樣,往往無效,而一旦他們站不住腳,倒得罪了官兵。因此是否張貼“順民”字樣,還得辨辨風向再說。而當務之急是趕快把親眷遷走,先避其風頭,但也不必走得太遠。商定之後,他們還是惶惶不可終日,到處打聽訊息。禿先生書也讀不下去,更無心管教和吆喝兒童了,這使得私塾兒童非常高興。而禿先生的傭人王翁聽說要造反,卻心安理得,照樣乘涼,還在桐樹下和吳媼愉快地追述當年長毛到來的故事。就在王翁講故事時,金耀宗又打聽來一個訊息,說是何墟三大人已探聽到了虛實,原先說的長毛完全是誤會,實際上是一批要飯的難民。禿先生聽了這訊息,便哈哈笑起來說:“哈哈,難民耶!……呵”。風聲一變,禿先生又板起聖徒的臉孔,裝出一副架子,拿著《八銘塾鈔》大聲吆喝著學生:“趣去讀書勿惡作劇”。私塾兒童歸寢後,還夢著自己受到禿先生的責打。
這篇小說的情節是在一個晚上的私塾內外和桐樹下的場地裡展開的。場面很小,故事也很平常,但是,它卻生動地表現了當時上層社會人物對辛亥革命的恐懼和投機心理,也生動地表現了下層人民嚮往革命的另一種感情。小說成了反映辛亥革命那個特定時代的一面鏡子,寫得十分真實,十分精彩。
然而,辛亥革命發生之後,天下還是金耀宗、禿先生的天下,這是叫魯迅深深失望的。他是帶著這種失望的心情離開紹興的,臨走時,他向範愛農告別。愛農瞭解他的心情,也贊成他遠走,因此,淒涼地說:“這裡又是那樣,住不得。你快去吧,”二人就這樣地分手了。
(選自《魯迅傳》林非 劉再復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在寂寞中掙扎的歲月(1)
1912年2月下旬,魯迅再度來到闊別十年的南京。此次他的心情很壞,故鄉的烏雲投在他心中的陰影,並沒有因為生活的變遷而消散。那裡出現的一場壯劇之後緊接著的鬧劇,恐怕是要演成悲劇的,他對革命後的一切所感到的失望,伴隨著他來到這座熟悉的虎踞龍盤的古城。“南京政府一成立,漂亮計程車紳和商人看見似乎革命黨的人,便親密地說道:‘我們本來都是草字頭,一路的呵’。” (《華蓋集?補白》) 這種情景是魯迅所未曾料到的。反對革命計程車紳們竟像魔術師似的,搖身一變都成革命黨了。於是,時髦的革命也只剩下了一塊時髦的招牌。可怕的是這種情況到處都在發生,蔓延,惡化。南京也一樣糟。他到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