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自家的親骨肉,何必如此刻薄寡恩?原本老身只是想去蕭府道一聲謝,如今看來還真是非去不可了!”

這婆媳倆一向是面和心不和,今天卻極為難得的達成了一致意見。雖說是蕭子衿的身世激發了她二人的同情之心,但若不是因為蕭子衿救下了她們的命根子,又豈會願意多管這趟閒事?

蕭子衿少不得要連連道謝,且又不住地維護蕭家。可她越是維護,越是顯得她懂事、孝順,也就越突顯了蕭家的無情,更激起沈家人的憐憫之心。

因蕭子衿還要祈福,再加上她覺得話已經說是差不多了,點到為止即可,再多說下去反而不美。遂與二位沈夫人告了辭,在住持無難大師的指引下,到了一處僻靜的佛殿裡,誠心地跪了下去。她需要做的祈福,便是一直跪在佛前,期間為表誠意不吃不喝,一直到晚上才可稍作進食,休息一宿之後,第二照常如此。

直到三日期滿,若是蕭富海的情況有所好轉,那麼她便可以回蕭府,若是蕭富海的情況依然未見好轉,那麼她只能繼續祈福下去。

不過,她知道,三日之後,蕭富海必然會慢慢轉好。因為在她來之前,已經將解藥偷偷的放進了蕭富海的湯藥裡。三日後,他會慢慢甦醒,然後再經過幾天的休養,便可痊癒。

此時的蕭子衿正雙手合十,一臉虔誠地望著那眉目慈祥的佛祖。佛祖的臉上微微帶笑,無論是青燈的寂寥還是人聲鼎沸時的喧鬧,這笑容始終如此。

是因為能看透世間一切皆為虛幻,所以無視一切,處變不驚嗎?

可惜,縱然一切都只如曇花一現,蕭子衿也要抓住那一瞬的精彩。她不是佛,沒有佛的大徹大悟。她只是人,只有經營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眼下最為重要的。

“佛祖,你若有靈,可能告訴子衿我如今做的這些是對是錯?”她低低地問佛。

佛,微笑不語。

殿前那嫋嫋的青煙,為佛的面容蒙上了一層神秘。

“不管對錯,子衿已走上了這條路,無法反悔。子衿不求無罪,只求所作所為對得起自己。別人都可以對不起我,我卻不能對不起自己。若是因此而釀下了罪孽,子衿也甘願去承受一切後果。只求佛祖憐憫,讓子衿早日跳脫這寄人籬下有苦難言的日子……”

佛依舊無言微笑,彷彿世間的一切都能盡收眼底,卻又彷彿對一切充耳不聞。

佛沒有開口,但卻有人開口了。

“為什麼你明明是做了善事,卻反而在懺悔?”

蕭子衿一驚,循聲看去,只見一個青衣搖扇的少年自佛像後款款步出,丰神如玉的臉上掛著幾分微笑,幾分探究。

————————————————————————————————

繼續求推薦、收藏、包養……各種求,麼麼噠~

第十三章 佛前真誰人聽

蕭子衿只覺得這人有幾分面熟,卻一時想不起是哪裡見過。但她來不及多想,便立刻神情警惕了來,喝道:“你是何人,為何在此偷聽?”

這裡本是貴賓祈福之處,無難大師為了避免她受打擾,所以早已將這個殿的僧人清空了。本來以為靜無一人,所以她才敢放心大膽地向佛祖傾訴,卻哪裡料得到居然有個男人躲在佛像後面偷聽。

她未認出他,而他卻早就認出了她,道:“第一次見你時,荊釵布裙,神色匆匆。第二次見你時,你卻搖身一變,成了衣著光鮮的官家小姐,還因智救被拐幼童一事,使眾人都對你心生佩服,可是你本該在接受完讚揚後揚揚自得的時候,卻在這裡向佛祖懺悔。”

分明是冬天,他不但不嫌冷,還搖著扇子,擺出一副風度翩翩的模樣,話畢又湊近,微微探頭仔細打量著蕭子衿:“你,到底是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