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乎?伐無道,誅暴秦。】
也有強,無敵的——
李自成:【隨闖王,不納糧。】
【打倒xxx,解放全中國。】
此三者分別為“邪道”、“正道”、“王道”,落腳點對應“宗教影響力”、“統治者軟肋”與“老百姓的渴望”。
楊長帆也需要這樣的落腳點,
“弗朗機想要在這裡建教堂啊。”楊長帆嘆道。
“你應了?”
“自然沒有,只是這件事讓我為難起來,我等揚名東海,富可敵國,只是思想上太過匱乏,除你我宗憲,無外乎匹夫之勇。”
“你我是不能跟宗憲比的,他是正牌進士,你也是不能跟我比的,我好歹是秀才。”
“……”楊長帆面色驚訝。
徐文長略顯尷尬:“這是玩笑,聽不出來麼?”
“你!竟然會開玩笑了!”楊長帆激動道,“病快好了啊!”
“……”徐文長無奈擺手道,“言歸正傳,拜孔不是說的,是要做的,你要在這澎湖小島搞科舉不成?”(未完待續。)
201 打油詩
“文長說過頭了,犯不上搞那麼大,一些基礎選拔倒是可以搞搞的。”楊長帆比劃道,“比如管賬的,管庫的,跑商的,包括準備重建的軍器坊,這都需要人,還是要選一選合適的人的。”
此時妮哈端著茶送來,徐文長接過茶杯笑道:“所以你看,咱們做的事根本不牽扯到什麼思想,現在談拜孔不拜孔,言之早矣。”
楊長帆也接過茶杯輕抿一口:“不然,讀書拜孔孟,出海信媽祖,砍人敬關公,貨郎奉財神,夷人尊天主,即便只是種田還求個老天爺風調雨順不是?無論何時何地做何事,都有個‘道’。拿文長來說,你口中所遵循的‘知行合一’,同是此理。為今我等以澎湖為根據地,所需的即是此‘道’。”
徐文長放下茶杯尋思片刻:“讀書拜孔孟是學聖賢,出海信媽祖是佑平安,砍人敬關公是表義氣,貨郎奉財神是求財路,如今我等一興商財海陸,二舉武事衛國,按你話說該是把財神媽祖關公擺一起供著了?”
“這樣太亂,我們需要的‘道’必須簡單純粹一些,放之四海內皆準的‘道’。比如我們之前鼓吹的‘開東海,漢人來’就有些這樣的意思,只是力度不夠。‘知行合一’也算是道,只是太過玄妙,非常人所能及。”
“我明白了,你要一個簡單純粹的‘道’,上至大儒雅士,下至農夫小童,人人能懂,人人願遵,對吧?”
“對對對。”
徐文長大笑道:“你看這個怎麼樣——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楊長帆尷尬道,“這不等於沒說?”
“你要的道便是此理,人人懂人人遵,這就等於沒說。”
“等等……”楊長帆眉色一揚,“可以稍微改一下。”
“嗯?”
“‘生死在天,富貴在爭’如何?”
徐文長微微神動。
太祖治國以來,定祖訓嚴律法,主張從嚴治國,將每個人永遠限制在一塊田地上,除科舉外再無富貴之途,後律法漸漸鬆散,商賈漸生,然而對大多數人而言,要麼科舉要麼種田的局面依然沒有改變。
“生死在天,富貴在爭”這種話,其實就是給了人們更多的奮鬥空間與方向和主導自己命運的可能。
“我改一下下……”徐文長稍作思索便說道,“東海船主治東番,勤者富貴乏者安,精兵強炮護中華,夷人倭寇盡喪膽。”
楊長帆聞言大喜:“好一首打油詩!”
“萬不要說是我作的……”徐文長低調擺手,“太過粗白,說出去丟人。”
“就是要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