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殺入河東路,攻其後背,先生覺得是否應該先攻井陘?”
“殿下,井陘不足為慮,我很清楚土門寨早已荒廢,殿下可派一支輕兵先進井陘,奪取西側的井陘關,待攻下真定府後,大軍再殺向河東路也不遲。”
停一下,梁方平又道:“卑職建議殿下可先派燕山軍從易州走飛狐道殺向代州,自檀淵之盟後,飛狐道便沒有發生過戰爭,代州一側的防禦軍寨早已荒廢,只剩下瓶形寨勉強可用,但也抵擋不住大軍進攻,只要一支勁旅殺進代州,雁門關的天險便可輕易從後背攻破,加上南面井陘進攻,河東路將唾手可得,卑職愚計請殿下考慮!”
完顏宗望欣然大笑,“先生不愧是金國南下大業的活地圖,有先生在,河北、河東皆不足為慮也。”
完顏宗望隨即派兩名千夫長蒲察、繩果帶著兩千軍隊進入井陘,先一步奪取井陘關,同時又命郭藥師率三萬常勝軍走飛狐道先期殺向代州,他則親率三萬騎兵南下,迎戰遠道而來的三萬宋軍。。。。。。。
支援真定府的宋軍主將是西路軍都統制劉光世,他率三萬禁軍日夜行軍趕往真定縣,劉光世是原陝西路防禦使劉延慶之子,因跟隨种師道北伐有功,封左衛大將軍、殿前副都指揮使,這次得太子推薦,他出任西路軍都統制,負責真定府和定州一線的防禦。
劉光世儘管受命後立刻率軍北上,但還是晚了一步,他在趙州便得到了金兵攻入定州的訊息,頓時讓劉光世心急如焚,他一定要搶在金兵之前趕到真定縣,真定縣內糧食充足,城牆高大堅固,只要守住真定縣,西線的防禦便可建立起來了。
但劉光世還是高估了定州的防禦,他認為定州有三萬守軍,就算廂軍不敵金兵,但至少也能給自己爭取三天時間,他便可以在金兵殺到真定府趕到真定縣。
只是劉光世做夢也想不到,定州守軍連一個時辰都沒有守住,直接不戰而潰,主將劉壁獻城投降,他指望能爭取到的三天時間已經完全破滅。
在距離真定縣以南約八十里的官道上,劉光世率領三萬援軍正疾速北上,官道兩邊是一望無際的麥田,夏糧早已經收割,曠野裡變得光禿禿一片,只見一群群鳥雀在曠野裡盤旋,尋找遺漏的麥粒。
河北路的北方都是兩年三種,夏收後便沒有再繼續播種秋糧,而養土一季,待深秋時再播冬麥。
就在軍隊奮力行軍之時,忽然西北方向和東北方向同時傳來低沉的鹿角聲,‘嗚’數百支鹿角號同時吹響,三萬女真騎兵從三個方向出現宋軍的前方。
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行雙龍
宣和六年六月,完顏宗望率三萬精銳騎兵在真定府圍城打援,一舉擊潰了勞師遠來的三萬宋軍援兵,此戰宋軍陣亡近兩萬人,劉光世身中兩箭,率數千殘軍南撤。
失去了援軍的希望,真定府都指揮使王彥獻真定縣投降了金兵,完顏宗望隨即佔領了真定府。
突破宋軍第一道防禦線後,完顏宗望再次分兵兩路,令萬夫長術烈速、活裡改率兩萬騎兵走井陘進攻河東路,他自己則親率三萬軍向東攻打雄州和霸州。
與此同時,張叔夜率三萬軍在河間府南面的樂壽縣遭遇到了完顏母南侵的五萬大軍,兩軍在曠野裡爆發激戰,宋軍最終寡不敵眾,被金兵擊敗,張叔夜只得率一萬敗軍向大名府方向撤退。
完顏母大軍卻沒有趁勢追擊,而是調頭北上,與西面真定府殺來的完顏宗望大軍形成了鉗擊之勢,從東西兩面夾擊种師中率領的中路宋軍。
。。。。。。。
井陘是太行八陘之第五陘,西起太原府、東到真定府,由於井陘是太行山中唯一可走大車的通道,使它具有極高的軍事和商業價值,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井陘橫穿太行山脈,總長約三百餘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