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向朝廷推薦劉經略為首任河西經略使,相信朝廷會接受我的建議。”

劉搖搖頭,“未必啊!“

劉話中話,李延慶也心知肚明,兩人一時沉默,過了片刻,劉低聲道:“難道太上皇真要復辟?”

李延慶注意到劉是用復辟這個略帶貶義的詞,而不是用復位這個詞,可見他並不希望趙佶重登帝位,李延慶沉吟一下道:“我可以明確告訴劉經略,我會堅決捍衛官家的帝位,是我擁立官家登基,我絕不會容許有人推翻他,這是我的原則,如果劉經略與我道不同,我們最好避免談及此事。”

劉笑了起來,“我也是官家的擁戴者,坦率地說,我很不贊成太上皇再次登基,大宋要向前走,要有年輕的活力和生機,而不是倒退,我承認太上皇有心機有手腕,但大宋日趨腐朽,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相反,官家是一個很好的帝王,或許他在對金國上也稍顯軟弱,但他勤政、節儉、自律,能夠愛惜百姓,致力於大宋恢復繁榮,就憑這一點,我們就應該全力支援他。“

李延慶點點頭,“希望西夏大勝能給官家帶去威望,支撐他的帝位。”

“所以我要勸都帥,滅西夏宜早不宜遲。”

“劉經略聽到什麼訊息了嗎?”

劉見左右無人,便壓低聲音道:“我昨天在路上得到一個訊息,秦檜巡視熙河路時拉攏鳳翔知府姚秀弘,姚秀弘假意接受他的拉攏,秦檜在酒後告訴姚秀弘,太上皇已經控制了一半的御林軍和臨安駐軍,很可能要發生政變了,姚秀弘立刻派人送信給我。”

李延慶負手走了幾步,歷史上大概這個時候發生了劉、苗兵變,他原以為自己改變了歷史,劉、苗兵變不會再發生了,現在他忽然意識到,劉、苗兵變很可能會以另一種方式發生。

想到這,李延慶覺得自己必須立刻提醒趙構。

就在這時,親王在帳外稟報,“啟稟都統,興慶府城內來了兩個大臣,說是封西夏皇帝之令來和都統和談。”

“是什麼人?”

“是相國曹價和兵部尚書英貴。”

李延慶冷冷笑了起來,這兩人都向外大量轉移財富,他還居然有臉代表皇帝來談判。

劉笑道:“談一談其實無妨,如果他們皇帝願意出城投降,可以饒他們皇族一命,把他們送去臨安,這對收服党項族和以後穩固西夏地區的統制有好處。”

李延慶想了想便笑道:“我沒有精力與他們嗦,不如劉經略替我和他們談判,沒有問題吧!”

劉哈哈一笑,“都帥倒是會抓壯丁,看來我是來得太及時了。”

“誰說不是呢?劉經略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這就叫恰逢其時。”

兩人對望一眼,一起大笑起來。

。。。。。。。

曹價和英貴進入了宋軍大營,隨即被領到副帳稍候,兩人心情都有點沉重,他們親眼看見了宋軍計程車氣高昂和訓練有素。

英貴還注意到一個細節,宋軍大營沒有一個散亂計程車兵,所有士兵都是成排成列行走,再仔細看就是兩人成排,三人成列,大帳和各種物品整齊地有序,地上乾乾淨淨,這些細節足以證明了宋軍的訓練有素,也證明這支宋軍已經不是從前西夏對陣百年的那支腐朽宋軍了。

大帳內兩人沉默無言,良久,英貴嘆口氣道:“這次談判天子恐怕要失望了。”

曹價搖搖頭,“我們盡力吧!尋找一切可能和解的機會。”

這時,帳外傳來腳步聲,兩人連忙起身,只見一名年約五十歲的中年文官走了進來,兩人都愣住了,傳言李延慶才二十歲,此人怎麼看都不可能是李延慶,他們目光又向此人身後望去,再沒有別人了。

中年男子微微一笑,“在下熙河路經略使劉,特代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