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精良,訓練有素。另一類則相對弱一些,他們雖然也曾經過正規訓練,但大多數時間要參加各種勞動,冶鐵、建築、手工業,以及以後的耕種等等。
後營也由原來胡亂聚成一團分成了幾個城區,士農工商分類而居,建立了集市、小作坊等生活必備的設施。
就連大青山朝北的一面,也修建起了幾片墳瑩,那些從北地而來的漢人們攜帶來的祖先的骨植可以埋在那裡,讓他們的靈魂可以遠遠地眺望著故鄉。
每個人心中都是安定的,淮北軍大營已經成了北地的淨土,所有漢人心靈的歸屬。對於即將到來的節日——春節,從小兒到垂髫老者,都滿面笑容,淮北王已經下令,每人發肉二斤、魚二斤,鹽一兩、米五斤。
外面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室內溫暖如春,盧八娘與司馬十七郎一同坐在土炕上,中間擺著一張淮北東部的地圖。
自從盧八娘自楚州回來後,司馬十七郎便不再留宿軍營,而是每天晚上都回來與盧八娘團聚,他們夫妻間非常有默契地不再提薛側妃的事,而是你恩我愛的粘在一起,加上一個可愛極了的兒子,一家三口很是美滿。
盧八娘一如既往地參與淮北軍的大事,而且由於每天都要與司馬十七郎見面,在這方面倒比過去方便了,很多事情都是兩人先商議了再拿到議事廳。
這一天吃過晚飯,司馬十七郎對著案几上的地圖看了半天,看盧八娘抱著兒子坐了過來就指著地圖劃了一下說:“年後,我準備帶人將這一片掃平,將胡人驅逐出去,建立郡縣。”
眼下的淮北大營其實就是一個軍事化管理的集團,能夠有效地應對戰爭。但真正想要發展起來,這種建制肯定不利於長久發展,所以建立郡縣是必然的。
被司馬十七郎劃入的區域正是以淮河和大海為後背的一片土地,縱橫上百里,總面積約為幾萬平方里,在漢末時大約是三個縣,正在淮北軍大營的東北,將這裡拿下當然是淮北軍的第一步,從此後就會有一個穩固的後方。
盧八娘看過淮北軍對這片土地進行偵察的結果,想打下來並不難,幾十個大小不一的塢堡,還有胡人佔領的一個縣城,加起來勉強能湊成半個郡,而且因為自然的地形和河流的走向,這一片土地打下來後也很容易守住。她非常同意,“現在淮北軍已經有了很強的戰鬥力,春耕在即,也是出擊的時候了。”
在淮北,每年可以種兩季糧食,一季冬小麥,一季水稻。在淮北軍初到時,也正是冬小麥播種的時候。但那時候淮北軍初到,生存問題還沒有解決,只在大青山附近耕種了少量的土地。現在大營人口迅速增加,就是為了擴大耕種面積,他們也要發展。
在原有的縣分劃上,司馬十七郎和盧八孃的意見是基本延繼歷史的分界,但是由於官府圖冊已經完全不可考據,而且他們也沒有時間在故紙堆裡查詢,於是在細節上依自然山水略做了一些調整,很快就定下了三個縣的雛形,用筆在圖上粗粗劃了出來。
縣令的任命才是重點,但這種事情他們兩人心裡都有數,跟從淮北軍從京城以及淮南淮北各處而來的人自然到了得到他們應得的回報的時候了。雖然縣令的官職不高,但只要淮北軍發展勢頭好,這些人的將來肯定是不可限量。
考慮到淮北軍的地盤會不斷擴大,每個縣又都多配了幾個副手,為將來培養人材。因為有了副手的存在,也使得沒有得到縣令職位的人並沒有太失落,機會還會有的。
第一個是朱家,作為北伐最有力的支持者,從朱氏一門中選出一位德才兼備的才俊做為縣令是必然的,司馬十七郎選中了朱御史的長子朱子賀,也算是為朱家子孫的富貴奠定基礎吧。
至於朱御史,他老人家名望極高,原來又在京城任職,但其實他更擅長御史的工作,口誅筆伐,為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