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進一步加強皇權。
由此也可以推匯出,皇上對於淮北的態度也會愈來愈強硬了,就如陸紀書和徐世昌正是按照皇上的指示拿齊王過世的事鬧了那麼一場。
不過,不管皇上還會使出些什麼手段,淮北都不會輕易屈從,而要對淮北動武,朝廷既沒有藉口也沒有實力,那麼就會在其它方面動動心思。
盧八娘果然猜對了皇上的心思,春天到來的時候,皇上下旨令各地藩王入京,這個旨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針對淮北王的。
司馬十七郎上摺子依舊以淮北戰亂為原因推脫了,這一次朝廷很快就有了回應,命淮北王將淮北交給陸徐兩位刺史回京,當然司馬十七郎更堅決地反對,他反駁道:把淮北交給陸徐二人也就是將千金置於三歲孩子手中,在一旁虎視眈眈的胡人很快就會重新佔據淮北,如今的大好形勢傾刻就會失去,他無論如何也不做這樣的千古罪人。
朝廷的下一步竟然是命淮北王世子進京讀書。這一次上摺子的是世子的師傅邸榮,他洋洋灑灑地寫了上萬字,駁斥了朝中的無恥佞臣,先皇離去不久,竟有人忘記遺詔了嗎?世子剛滿三歲,哪裡能離開母親?況且淮北王為司馬氏一家骨肉,在淮北獨立支援抗胡,難道還要送質子進京?
盧八娘沒有心思關心這些口舌之爭,即使司馬十七郎一貫有些愚忠愚孝,從心底裡認為忠君愛國是大義,也決不會腦殘地把淮北拱手相送,更不會把兒子送到京城。至於淮北的普通軍民,他們過上了不錯的生活後自然是淮北王最忠實的擁護者。對於她來說,眼下最要緊的事是儘快把淮南的財產轉移回來。
果不其然,淮南的煤礦首當其衝被皇上封了,石炭不再允許自由買賣。
好在盧八娘從淮南開始產出石炭起,就一直在努力積攢石炭,現在大青山的冶鐵廠外已經堆了幾座小山一樣的石炭。戰爭年代嘛,物資儲備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石炭這種物資,儲存起來再方便不過。
淮北石炭礦已經探明,現在將陳春煊及他手下的礦工們接到淮北,馬上就可以開採,盧八娘手下的船隊停止了一切其它事宜,全力以赴地運輸人員,在陳春煊的努力下,共有近萬名礦工願意來到淮北,他們日後會慶幸自己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第八十七章 利之所趨幾處熙攘情之所起一往而深(二)
朝廷與淮北差不多撕破了臉,但只是朝廷不敢公開說淮北反叛,而淮北也不敢說公開皇上昏聵,彼此都還留了最後一塊遮羞布。當然,這也是形勢所迫,朝廷沒有實力控制淮北,而淮北出於大義也不能反叛朝廷。
可是私底下的動作卻越來越多了,朝廷在封了石炭礦後,又開始打擊淮北的一切經濟活動,將盧八娘原本已經成形的商路一一掐斷了。
淮南本就是淮北天然的大後方,雖然朝廷並不會主動支援淮北,但淮南仍是盧八娘最大的商貿往來物件,她用淮北產出的食鹽、日常用品等從淮南交換了很多必要的物資,支援著淮北的經濟和淮北軍的北伐。現在朝廷的這一番舉動,使盧八孃的損失巨大。
盧八娘已經提前採取了些手段彌補,要知道通商這種事情從來都不可能由政府出面阻止能完全能阻止得了的。往往會是,打壓越嚴重,走私就越猖狂,這也是盧八娘兩世發家所經由之路,現在重新應用起來也沒有太多的心理負擔。
除了支援走私,她還用了很多經濟槓桿努力維持淮北的榫場,不使之蕭條下去。於是不管是淮南還是黃河北,一直有逐利的商人帶著豐厚的商品歷經艱苦到淮北,他們都知道在淮北有最豐富的物資,而淮北王和王妃會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和貨物的自由買賣。
於是儘管朝廷打壓,盧八娘還是成功穩定住了淮北的經濟,但她可不是吃了虧還會忍讓的人,緩過手來當然會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