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舌戰群儒3(第1/2頁)
章節報錯
“臣以為祖宗法度並非完全不能改,自成祖皇帝起到先帝一直也都在改變。本朝以孝治天下從未改變過,皇族宗室如因俸祿不足流落街頭,豈不讓天下人恥笑,望陛下三思。”
眼見祖宗法度的藉口無法說通,御史張問達打算另闢蹊徑,略過這一點不談,先聊聊大明朝的立國之本,孝道!如果能在這方面駁倒皇帝,其它兩點都輸了也算贏。
“太祖皇帝打下來的江山,不是為了讓子孫萬代躺著吃喝玩樂的,做為皇室成員不僅不該向國家伸手,還應該比任何人都更積極的維護。和部分宗室成員受窮相比,朕如果丟了祖宗傳下來的江山更為大逆不道!
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國為民綱,國不正,民起攻之。父為子綱,父不慈,子奔他鄉。子為父綱,子不正,大義滅親。夫為妻綱,夫不正,妻可改嫁。妻為夫助,妻不賢,夫則休之。
張問達,如果朕連軍隊都養不起,無法抵禦外辱,國破家亡,你覺得算不算君不正?朕為天子,百姓為子民,我這個當家長的要是連家都保不住,算不算父不慈,子奔他鄉啊?”
一聽說要聊孝道,洪濤頓時來了精神,乾脆一屁股坐在丹陛上,連王安的轉述都不用了,扯著嗓子就是一頓高聲反問。
以孝治國,這塊流傳在古代中國上千年的遮羞布已經有點千瘡百孔了,拿來蒙一蒙大字不識的百姓勉強湊合,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信以為真。
這玩意有點像後世的高雅、正能量,都是用來佔據道德制高點、打擊政敵用的武器,實際上沒有幾個皇帝當真,倒是弒父殺兄謀權篡位的比比皆是。
“陛下,我大明威震四海、萬國來朝,何來丟了江山一說!”和從七品的給事中李可灼比起來,正四品的御史張問達顯然更硬氣些,劈頭蓋臉被扣了一頂大帽子,非但沒膽怯,還有點愈戰愈勇的意思。
“難道非要等兵臨城下,朕無一兵一卒可用時才算丟了江山嗎?其心可誅!既然你口口聲聲孝道,陳矩,讓錦衣衛和東廠查一查這位張御史,看看他是否遵從了孝道,如有偏差就是欺君罔上。
但不可草率從事,更不能屈打成招,有就是有,拿證據給朕和大理寺,沒有就是沒有,半點不能含糊!眾位愛卿,朕如此處置可有不妥之處?”
可惜張問達沒想到,今天不管他軟還是硬,同不同意皇帝的主張,都逃不出被調查的命運。原因只有一個,當年李贄被彈劾下獄就有他捕風捉影、筆下生花的功勞。
對於這種為了私慾不顧別人生死,更不顧道德法律的官員洪濤堅決不會手軟,只要撞到面前,調查定罪是最輕的,證據確鑿,抄家流放才是最終歸宿。
你不是千里做官只為財嘛,那好,我就讓你奔波大半輩子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財貨空空的結局。還不殺你,必須活著苦熬!
“……”這已經是文武百官在短短半個時辰之內的第三次集體沉默了,倒不是用沉默對抗,而是在心裡玩了命的盤算著一個問題,皇帝到底想幹什麼?
不搞清楚這個問題誰也不想當出頭鳥,雖然說忠言直諫是美德,哪怕被罷官也能贏得不少聲望,將來還有起復的希望。可幹什麼都有成本和收益,糊里糊塗得罪了皇帝很可能會血本無歸。
“熊鳴夏,你可是要和朕辯一辯大局和內憂?”前兩個問題已經表態完畢,且沒人出面反駁,那就只剩一個問題需要辯論了。可是等了十幾秒鐘依舊沒人出聲,洪濤乾脆點名了。
“臣不敢與陛下辯,然縱觀史料,各朝各代削藩均是極危險之舉,如無萬全把握不可輕動!”
眼見兩位同僚一個差點成為皇帝掏百官錢包的幫兇,一個乾脆面臨著東廠調查,吏科給事中熊鳴夏不禁有點含糊,面對皇帝咄咄逼人的架勢,用了很大勇氣才勉強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