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話,和當初何念生對他們所說的如出一轍。聶信果然對靈能的理解,已然晉入大師的境地。

“哦……可是,道是什麼呢?”老楊笑著繼續問道:“那些就不是道嗎?”

“我覺得,那些只是修行的效果而已。修行,追求的是對道,也就是對這個世界的法則的理解。但是,在求道的過程中,修行可以給我們帶來大量的好處。我們控制自己的肌體。積聚更多的靈能。排除身體內的毒素,也就在不斷強健更新我們的身體,壽命自然而然也就長了。世俗界現在有什麼優活的概念,有各種鍛鍊身體的方式,有健康食譜之類的東西,無非是修行的世俗翻版罷了,可真的做好了,也的確是有延年益壽的效果。”

想了想,聶信又說道:“至於掌握更大的力量,開山蹈海,那是因為我們對天地法則的領悟比較深,能夠透過各種方式以自身的靈能為引。牽動天地氣機。這是道的力量的表現。至於內心堅定,不畏不怖。我覺得,這是掌握了部分的道應有的心理狀態。掌握著力量,掌握著別人難以企及的力量,難道不應該是鎮定從容的嗎?這只是道在修行者自身修養上的表現。”

“哦,,你這麼說,許多修士可是要跳出來罵人的。”老楊開玩笑地說。

“不畏不怖,只是最基本的修行的心態而已,將這個當作道本身。那才是捨本逐末了。”聶信對自己的判斷非常自信。

“那我們的修道,不是積修靈能。就是磨礪劍訣等等,然後在其中尋求悟道的契機,我們在修什麼?我們在怎麼修道呢?”

聶信此玄彷彿也進入到了某種奇異的狀態,很快就沉浸在思考中,等他再脹開眼睛之後,他娓娓道來:“如果我之前所說的成立,靈能只是符合“道,的能量表現,那麼,我們的修道都是在透過掌握靈能,進而揣摩、計算道的本身。積修靈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透過體察靈能的流動、變化,我們可以瞭解到靈能的變化法則。而這種法則比我們所接觸到的其他一切更接近道。這是將靈能從遊離狀態變為靜止狀態固化在身體內的過程。而劍訣法術的修行,則是靈能的另一端。透過劍訣、法術,我們感知的是一個靈能從靜止狀態、復歸活躍、散逸狀態的過程。我們試圖去掌握這個過程,使得這種活躍、散逸的過程能夠產生符合我們要求的效果。而我們在其中的努力,就包含了掌握靈能特性,掌握靈能本身的規則,進而接近道的本身。”

“按照你的意思,如果靈能本身不是道,那道可是虛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孟先生加入了討論;他為自己斟了一杯酒,平靜地發問。

“如果道是這個世界的規則,那它的確應該沒有任何實體。應該”不是我們能夠找到的什麼東西。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就是虛無。

存在和不存在是兩個概念,實體的存在是存在,沒有實體的存在也是存在。”聶信回答道。

孟先生對這個回答還是比較滿意的,沒有多追問,而是回到了之前的問題上,和聶信、老楊一起,討論靈能和道的關係,討論靈能的不同狀態的轉換和功法修行的關係。聶信的說法無限接近何念生當時的說法。甚至比何念生當年所說更有邏輯性,這一點讓孟先生和老楊驚喜莫名。雖然聶信受到了何念生的影響,理所應當是何念生的理論體系的繼承人,可他現在就能夠有這樣的見解。以一個靈息初期的修行者,卻能夠在談論道的時候,直指問題核心,這種思考的銳利度,太驚人了。或許,這就是何念生當初收聶信作為弟子的原因吧”一個已經習慣了探究本源的理論物理學家,他的思考就應該有這樣的維度。“那存,符兒幾卜麼呢。忽然。蕭井甘丟擲了眾個問聶信和去楊明聊天到現在,已經整整一天過去了。這時候,連張翼聆、墨翔都已經坐到了邊上,聽著三人的講述,不時加入自己的見解。湯雪梵同樣來了。一邊聽著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