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性格上古怪彆扭,但面冷心熱,是個好同志。
管師傅老臉泛紅,提起拳頭在鱸魚面前晃了晃,鱸魚嘻嘻哈哈地把臉湊上去讓他打。
李安民隔出一段距離跟在他們身後,看著哥兒倆之間推搡笑鬧,想起葉衛軍和炮筒,想起炮筒和張良,想起那三兄弟相處時的歡快氣氛,眼眶發熱,心裡微酸。
進入庫房之後,她突然記起昨夜看到的唐朝仕女,就把這件事對管師傅說了。管師傅和鱸魚掌櫃面面相顧,都感到非常吃驚,尤其是管師傅,他表現得很激動,聲音帶顫,拳頭髮抖。
李安民好奇地問:“你們認識那美女?”
管師傅開啟被鎖上的那扇門,叫李安民自己進去看,這房間是管師傅的私人工作室,平常不對外開放,專門用來操辦特殊業務,房間內部分成兩個區域,前面留出一塊空地,後面擺放櫥櫃等傢俱。
李安民在靠窗的玻璃展示櫃裡看到了一尊按真人頭身比製作的大型戲偶,高約二十四寸,面龐精美,身穿唐朝仕女裝,與昨夜見到的那名美女一模一樣,玻璃櫃裡還佈置了庭院式的小場景,這尊偶靠在假山前,姿態翩然,無論近看遠看都活靈活現,很難想象這是用木頭做的。
鱸魚掌櫃說這是管師傅的自創偶,名叫“小鳳仙”,跟“小飛燕”一樣,都屬於非賣品,是手藝人的鎮山之寶。李安民貼近了仔細欣賞,發現這尊偶人的面部和手都製作得很自然,沒有木雕製品上過漆後的反光,質感柔和,關節部位有橫向細紋,面板上甚至能看到細微的毛孔顆粒,簡直神了。據管師傅說這跟“粉底”的質料好壞有關,具體怎麼操作他沒細說,只講了大概過程。
木製偶頭雕好以後需要打磨拋光,接著就是上粉底,過程很複雜,要經過裱紙、上土、磨平、上漆等多道工序,完成好了之後再貼上毛髮。
鱸魚掌櫃說越是耗費心血的手工製品就越會產生靈魂,尤以人形物為最,為什麼古董字畫易生精怪,那是因為手藝人在創作過程中投入了自己的精氣神,魂氣隨著行筆運刀流入作品之中,日積月累,氣聚成靈場,靈場促生靈識,有了自身意識即成魂,魂再化為形,就成了人們常說的“精怪”。
聽君一席話,李安民受益匪淺,拿出隨身筆記把知識要點記錄下來。管師傅一改欠揍的跩樣,纏著李安民問長問短,他見過小鳳仙魂氣離體,卻苦於看不到魂氣構成的具體形象,沒法跟她溝通,也不知道她的心情怎樣,住在櫃子裡開不開心,只能眼巴巴地看著魂氣在房間裡飄來飄去,急得抓心撓肝,對半夜撞天仙的李安民各種羨慕嫉妒。
李安民寬慰他說:“我看到的形象跟這尊戲偶基本相同,也就是多了個能走會動的功能,可能這小鳳仙老憋在櫃子裡難受,想趁沒人時出來透透氣散個心,我看她挺怕生的,昨天剛出門就被我嚇得縮回去了。”還差點把腦袋掉在外面——李安民在心裡默默補充,怕講出來刺激到管師傅,他緊張兮兮的模樣跟鱸魚掌櫃為皮影人發飆有得一拼。
管師傅鬆了口氣,不多耽擱,開始辦正經事。引氣移魂之前必須先布困靈陣,這麼做是為了避免魂氣走散,萬一在具體操作中出了岔子,至少還能把魂氣收回來,那就還有得補救。李安民越聽越恐慌,有種快被拆骨散筋的危機感。
為了讓她安心,管師傅在工作前先把大致步驟說了一遍——管家的鎮門方術是“引氣附魂術”,需要先將目標物的魂氣引入傳導介質中,再透過特殊媒介還原魂氣的自然狀態,這是雙重媒介的移魂術,專門運用在血肉之軀上,如果物件只是物體的話就可以省掉傳導體這個中轉過程。
管師傅拿出一座四開門的木雕折屏做傳導物,這座屏風的每一幅屏面都是由正反兩層薄木片夾著厚約三寸的褐色膏質物組成,膏體呈蜂巢狀,屏面上繪製著人體經絡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