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將是楊家的催命符。

當然了,裴曜不是那種會做狡兔死走狗烹之事的帝王。

只要楊家立功之後,依舊安安分分,守規矩,識大體,不妄想,肯定也是會有好前程的。

可端看楊家如今的表現,他們一家子哪裡是安分的人呢。

楊妃為何想當皇后,為何想再生一個健康的皇子?

那是為了日後這大齊江山的新君,能有她楊家一半血脈!

裴曜是有主見的人,亦或者說,大部分帝王都是這樣。

給你,你才能接著,不給你,你卻肖想,那就是僭越,是包藏野心,是為帝王所不容的。

顯然楊妃沒有理解到這一點,楊家人大概也沒有理解到。

他們的行徑所表露出來的思想是,只要我足夠強大,足夠有資本,皇上便會不得不看重我,朝中大臣也會依附支援我,給我,我想要的。

誠然,這條路順當的走下去,的確是能達成目標的。

可是這麼走,是她楊家在脅迫帝王退讓啊。

在昏庸懦弱的君主身上,自然行得通,但裴曜,不是昏君,更不軟弱。

現如今楊家還安穩,那是因為他們雖有野心,但還未真的做什麼,尚算守規矩,且裴曜剛登基。

這時候出手打壓楊家,難免叫朝中大臣覺得新君薄情寡義,對名聲不好。

可要是楊妃和她的孃家人把裴曜的這份按兵不動,理解成了倚重信賴,亦或是忌憚,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方玧心裡清楚,自己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攔著所有後宮嬪妃,不許她們前進、晉位,不許她們的孃家高升。

所以啊,她能做的便是埋釘子,一顆一顆的敲下去。

讓她們看似平坦的路,暗藏隱患。

等到了一定的時機,一旦觸發,這青雲路就自然潰散了。

楊家的動作很快。

隔天,胡岱序就攤上事了。

他手底下負責城中治安巡邏的人,碰到了一起聚眾打架鬥毆的事件,自然是不由分說就把為首的兩個抓了起來。

好巧不巧,這兩個人分別是凌風將軍梁任遠的孫子梁鶴,還有文景伯趙瑋之子趙睿寧。

這凌風將軍已經七十多歲了,也是上過戰場的,膝下兩個兒子都沒留住,唯有一小孫子,自然疼愛。

而文景伯這邊也不遑多讓,這趙睿寧雖紈絝不堪,但確確實實是他的老來得子,還是唯一的兒子,前頭五個閨女,好不容易第六個才盼來兒子呢。

聽聞自家孩子被抓,自然都是急急的往獄中去撈人。

人是被胡岱序手下的人抓進來的,肯定就直接鬧到了胡岱序的跟前了。

一時間這鬧得胡岱序也是一個頭兩個大。

哪邊都不好得罪啊。

這一個是有戰功的老將軍,一個是在朝中仍有官職的勳貴。

更退一步講,這兩家的公子也確確實實,兩邊兒都有錯,不好判啊。

而見胡岱序遲遲不下決斷,這兩家也是各自護子心切,直接就鬧到了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