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吳三嬸還說讓我和我哥以後晌午別回家,讓我們就近在她們家吃飯。”小七道。
“那你倆咋說的?”張氏就問。
“我哥跟吳三嬸道了謝,沒答應,說家裡也不遠啥的,還說我倆有空肯定多去看三叔和三嬸。”小七就道。
張氏看了一眼五郎,對他這樣答話很是滿意。
“姐,家興哥還要給我零花錢。”小七又靠近連蔓兒。小聲地道。
連蔓兒眼珠轉了轉,心想,吳家興很機靈嗎,知道討好小七。要知道,他和連枝兒定了親,兩家來往,但是他們兩個人真正接觸的機會不會很多,討好了小七。有小七幫著傳傳話什麼的,再在連枝兒面前幫他美言幾句什麼的,可以最有效地拉進兩個人之間的感情。
而且討好了小七。還等於討好了他們一家人。
“你要了沒?”連蔓兒就問。
“我沒要。”小七道,“我不缺零花錢。……家興哥就是跟咱姐定了親,我也不能隨便要他的錢。”
連蔓兒點頭,別看小七年紀小小,還是個小吃貨,說話辦事還是很有分寸的。
“家興哥跟我偷偷打聽咱姐來著。”小七貼著連蔓兒的耳朵,又神秘兮兮地道。
連蔓兒被逗笑了。
“……他肯定不只要給你零花錢,還買吃的給你了吧?”連蔓兒就捧過小七的臉來,笑著道,“你可別讓他給哄的。啥話都跟他說,知道不?咱姐的事不能啥都告訴他。”
“我知道,姐你別老捏我臉。”小七笑著掙脫,“姐,我不傻,我知道啥話能說。啥話不能說。”
…………
除了王幼恆和吳家這兩份禮,另外還有給張氏的孃家的禮。也就是張氏說的十斤江米,正好趕上靠山屯有集,就讓村裡去趕集的人給捎過去了。
這個年代,交通不便,莊戶人家大多數時候又很忙碌,距離較遠的人家,很多都是用這種法子相互捎東西、捎口信。
就是張青山和張慶年湊巧那天沒去趕靠山屯的大集,他們村上必定有人會去,將東西交給那個人,再讓他轉交,也是同樣的穩妥,當天張家就能收到東西。
這三份禮之外,今年端午,連蔓兒家還多出另外一份禮來。
“王舉人的禮,這該咋鋪排?”張氏和大傢伙商量。王舉人家在三十里營子聲名不錯,只是除了少數幾個較近的本家,他們很少與別人來往。分家之前,連家與王舉人家是沒有來往的。分家之後,也就是她們的連記搬遷新鋪子,她們才和王舉人家有了來往。
鑑於王舉人家的富貴,連蔓兒家這個禮送重了,她們財力有限,若送輕了,不好進王舉人家的門。
“照常送吧。”連蔓兒想了想就道。連蔓兒並不想巴結王舉人家,跟王舉人家來往,也就是簡單地維持來往。
可別小看這維持來往,這會幫她們免除不少的麻煩。所謂縣官不如現管,王舉人作為本村計程車紳,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
但是連蔓兒家的鋪子,也並不需要靠著他王舉人。因此這個禮不需要太重,但也不能輕了。
“……五種粽子,每樣五個,另外再送兩籃子鮮菜、兩小壇葡萄酒吧。”連蔓兒想了想,就道,比照吳家和王幼恆,很家常的往來,但是比送給吳家的少了兩個香囊,比送王幼恆家的少了兩雙鞋子。
香囊和鞋子不能隨便送,連蔓兒家和王舉人家,還沒那麼親近的關係。
一家人商量了一會,就這樣定了下來。
……
張家的節禮捎過去,第二個集上,張青山就讓人給連蔓兒家捎了一籃子的杏子回來。至於王舉人家,依舊是連守信去送的禮,王舉人留連守信吃了飯,還派人送了回禮。
一匹大紅的焦布,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