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還真成了。”張氏也笑了,就跟吳王氏說起上次她們去太倉,到過老王家的大車店,三郎也和她們在一起,王七姑娘是如何招待的。

“……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來,那位七姑娘是瞧上了三郎了。說起來。這姑娘可真是夠潑辣,膽子那個大,就能瞧著三郎不錯眼珠。”張氏呵呵地笑,隨即又問,“這是三郎娶親,還是入贅啊?”

“是王家招贅你們三郎。”吳王氏就道。

“還是招贅。老爺子,還有三郎的爹和娘都答應?”張氏道。這句話並不是疑問,只是表達一下她的驚詫。

這個年代。對於招贅這件事,還是存有偏見的。一般的人家,即便再貧窮。也不願意讓兒子到別人家裡去入贅。連老爺子是個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的人,張氏原本想著,連老爺子很難會同意三郎去入贅。

“隔了一輩了,三郎這事,主要還是你們二房的兩口子做主。”吳王氏就道,“正好他們兒子多。王家沒兒子,家裡就剩下這一個老閨女,是留著養老的,以後那一大片家業,肯定都是她和三郎承受。”

“這門親事。你們二房一文錢都不用出,啥啥都是老王家預備。另外,人家還給了你們二房一筆銀子。”

“聽說,入贅的文書都簽了,以後三郎就入人家老王家的戶頭了。老王家三口人都挺中意三郎的,那老兩口子著急要抱孫子。就定了這個月十八成親。”

“王家給了我們二房多少銀子?”張氏想了想,又問。

“聽說,是這個數……”吳王氏伸出手來比劃了一下。

“是、是多少?”

“一百兩。”吳王氏道,“聽說另外還有給三郎他爹和他孃的衣裳、鞋腳啥的,就是他們兩口子去和王家談的條件。”

三郎如果是娶媳婦,要出聘禮,要辦酒席,零零總總的,都需要花錢。另外,只怕還得預備房子。現在可好,連守義和何氏一文錢都不用花,反而得了好些東西和整整一百兩銀子。

一百兩銀子啊,那是二十畝好地,如果換做中等的地,就有二十五畝了。

連蔓兒想到這,不由得莞爾。她現在滿腦子的做地主,一遇到銀錢的事,幾乎是本能地就在腦子裡給換算成土地了。

“也算是一樁好事。三郎那孩子,長的好,人沒啥心眼,我看那王七姑娘是個要強、有主意的、脾氣硬的。這過日子,要是兩個人都脾氣硬,這肯定得吵吵鬧鬧。這一個軟、一個硬,正好。老王家日子過的不錯,以後三郎也能跟著過上好日子。”張氏沉默了一會,就說道。

“可不,這外邊啊,可有好多眼紅的,都說你們三郎長的好模樣,才能攤上這樣的好事。”吳王氏笑道,“這個事,你們還去人不?”

“一會我和孩子他爹商量商量,”張氏就道,“看吧,這都到年根底下了。”

“可不,我看你們是走不開。這冬冷寒天的,路上也不好走。我給你們盯著,看這幾天誰往太倉那邊去,你們要是捎禮,就正好帶過去。”

“不知道老趙家還去不去人?”張氏就道。

“你這一說,我才想起來,還有他們家那。”吳王氏笑了兩聲,“我估摸著,他們應該會去人。現在,他們和太倉那邊,走的可挺近。”

“是挺近。”張氏點頭。

上次去給趙秀娥下奶、給連秀兒添箱,在張氏她們回來之後,趙家幾口人又在太倉住了好幾天,才回來的。而且大包、小包拿回了不少的東西,被人問起,趙家都說是趙秀娥給的。

回來之後,趙文才就忙活起來,逢人就說是給太倉的縣丞大人辦事。後來沒幾天,趙文才又往太倉去了一回。而且他並不是一個人去的,同行的還有兩輛馬車。一輛馬車裡坐的是周捕頭夫妻兩個,另一輛馬車裡,坐的是周捕頭的老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