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此,小王子也需要衝量,用比較廉價,具備吸引力的產品獲得使用者和人氣。原本,小王子準備用廉價圖書來衝量,但這一招並不是很管用。

圖書出版市場一年的總銷售額才幾百億元。絕大多數都是教科書和教輔書,除此之外。讀者購買的那些暢銷書籍,絕大多數也都是透過線下的門店去購買。

線上用廉價的圖書,來吸引消費者購買,不是不可以,但是,指望圖書來把平臺做大做強。無疑是痴人說夢。

海外的亞馬遜,早期賣圖書,但真正做大做強,並不是靠著賣圖書。圖書,僅是亞馬遜早期的第一桶金。等到亞馬遜透過圖書等等廉價的商品,發展了一批客戶之後,把商品品類擴大,變成了綜合的電商平臺,才真正迎來了銷量暴增。

很多的教條模仿亞馬遜,以為賣圖書能賣出電商霸主,純屬是扯淡!

從中國電商市場發展而論,服裝、化妝品、食品這才是三駕馬車。簡單說,得小孩、女人和吃貨,就可稱霸電商市場。

此外,就是電子產品、電器產品之類的,銷量雖然不能跟這三駕馬車相比,但是單件商品的價值比較高,所以也可以讓平臺獲得巨大的銷量。

小夥伴公司囤貨500萬件各類服裝,皆是電影裡面的同款,進貨的成本價,就超過了1。5億元。

這在服裝行業也屬於手筆!

無數服裝行業大佬,紛紛在側目,有的在看笑話,一個外行人,囤這麼多貨,賣不掉的話,豈不是虧死?

也有一些服裝企業,則是關注小夥伴公司的銷量。如果,小夥伴公司真的做成功了,將來恐怕無數的服裝品牌,搶著跟小夥伴公司合作!

7月8日,小夥伴公司聯合小王子,銷售20萬件電影同款服裝!一天的銷售額,就超過1000萬元!

接下來,7月9日,又是大賣了25萬件!

每天有超過萬名電影觀眾,看過電影之後,就開始在電影院門口的商店,購買電影同款服裝。更多是貪便宜,在小王子電商平臺線上或線下實體店,搶購這些大品牌,但價格比折扣店還要便宜的電影同款服裝。

最低價僅僅18元,高的也不過是300元!

但檔次絕對不低,一些宰人的商場,甚至,可以掛上幾千塊錢的零售價,然後,打折之後七八百,居然也會讓顧客感恩戴德,覺得佔了便宜。

但,這種把戲!

小夥伴公司和小王子集團根本就覺得可笑,所以,採取了顛覆性的銷售方式。小夥伴公司這次行動是練兵,用500萬件服裝,來檢驗公司利用熱門的社會話題,迅速的營銷商品的能力。

而小王子電商集團,並沒有賺錢,免費給小夥伴公司提供銷售渠道。但卻是轉到了使用者,很多使用者是在小王子的網站上購買,鞏固了小王子在電商行業的領先地位。

倉庫裡面的貨物,一天天的在減少!

到7月底,小夥伴公司和小王子平臺聯合宣佈,500萬件電影同款服裝,全部銷售完畢。總銷售額超過了6億元!

進貨成本1。5億,賣完之後銷售額超過6億!扣除了各項成本之後,保守估計淨利潤2。5億元!

而且,消費者還覺得很划算,畢竟,同一檔次的服裝,在品牌專賣店去買,或者在商場去買,可能會花十倍的價格!

試想一下,隨便靠著賣服裝,還是薄利多銷,就賺了這麼一大筆利潤,可能比國內電影製片公司,一年的利潤總和加起來還要多。

由此可見,電影周邊商品這個買賣,一旦做成功了,顯然比電影本身要賺錢的多了。

當然了,王啟年的電影周邊模式,並非獨創,而是從海外借鑑。尤其是,日本動漫產業的周邊產業鏈,給他巨大的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