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鎮就是他的一條退路。
當然,他們都還不知道,蘇銘自己也暗中安排了一些退路。在華夏這地方做生意,生意做得越大,越要及早安排退路,也許一輩子都用不上,但用上一次,說不定就能救命翻身。
老吳想了一夜,第二天找到蘇銘,說了自己的兩個想法。
第一,用幾年時間,逐步的在筍鎮建一個養老社群。
老吳想法不是太成熟,表述的也不是很清楚,不過蘇銘大致聽了一下,立刻意識到大有可為。
大城市的優勢在哪裡?人口密集,商業繁榮,現代化水平高……
但這是老年人需要的嗎?
筍鎮山清水秀,空氣清新,食物不含汙染,自然環境比大城市裡好得多,甚至連動物園都趕不上,生活節奏慢,對於老年人的身體大有好處,筍鎮的老頭老太太就是最好的證明,一個個七八十歲還紅光滿面的。在這裡辦養老社群,老人們悠然垂釣,擺弄花草,結伴遊山玩水,平時還能自己擺弄半畝小田,種些花花草草,悠然度日。
城市裡三四十歲的人都處於工作壓力最大的階段,其實並沒有多少時間去陪伴老人,而國內目前的養老院,普遍條件差、服務差、環境差,住養老院,和住在醫院差不多。
從市場需求來看,養老院這一塊市場空白很大,如果能在筍鎮周圍建設一個大型的養老社群,提供優質服務,筍鎮的經濟問題可以徹底解決。當然,醫療條件是個問題,用錢可以彌補。
從商業角度來看,養老院賺錢慢,但只要做的好,將來必然能賺到錢,不僅僅是養老本身的費用,如果來養老的老人足夠多,他們的子女親人隔三差五來探望,完全可以帶動筍鎮的旅遊甚至整個茂溪縣的經濟。
可蘇銘並不準備把養老社群當做搖錢樹,必要的時候,適當倒貼一點都可以。
養老院是民生工程,從社會反響看,可以賺名聲,從個人角度而言,也是一樁積德善事。
生意做到他這個地步,官當到王建設的地步,都會對於冥冥之中的所謂天道,有一份敬畏之心。
何謂天?高不可測為天。
何謂道?無愧於心為道。
再深一步,‘養老社群’的定位相對高,能住進這個小社群的,家庭條件絕不會差,子女最少都是企業裡有話語權的高階白領,其中不乏有能量的社會成功人士和政府官員。他們的父母住在這裡,無形中,就為蘇銘編織了一張大大的社會網。
當然,前提是這個養老社群必須上檔次,服務到位,讓住在這裡的老人們,能切切實實過上幸福晚年生活。
換一個地方,想要建設養老社群投資驚人,但筍鎮有個天然條件:筍鎮政府出面,地皮不花錢,只要蓋房子就行。
蘇銘眼前豁然開朗,自己還正愁銀行裡的錢不上不下,買動物園不夠,做其他事又沒什麼意義,閒置著太浪費了呢。
“這個點子好,老吳,你有心了!”蘇銘道。
“蓋房子的投資……”老吳有點不好意思,說來說去,還得蘇銘來掏錢。
蘇銘大手一揮:“老吳你說巧不巧,我才成立了桃源房地產公司,蘇德勝做總經理。這樣,我先批一千萬,下面養老社群的建設你和蘇建設商量著辦。另外,政府方面的批文,就需要你去跑了,具體需要哪些批文,蘇德勝知道,有搞不定的,我再想辦法。”(未完待續。)
第五百九十五章 我老闆想和你聊一聊
一個房地產專案,從頭到尾足足要蓋七八十個章,如果在大城市裡,即便有深厚的背景和人脈,像桃源房地產這樣的新入行企業,想要打通所有關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上次盧爾社群之所以順利,主要還是‘第五十七個民族’的大帽子壓著,各部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