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敏度應該遠遠低於常人!

非但不是全世界的那十六個之一,反而還比正常人差,怎麼可能?這太荒唐了!

楊教授重新化驗分析、測定計算了一遍,結論仍然是秦遠的嗅覺靈敏度應該遠遠低於常人。

楊教授拿犬類、普通人和秦遠之間作比較說明。他說狗的嗅覺感受器官叫做嗅黏膜,位於鼻腔上部,表面有許多褶皺,其面積約為人類的四倍,嗅黏膜內的嗅細胞是真正的嗅覺感受器,大約有兩億兩千萬個,跟人類嗅覺感受器的功能是類似的,但正常人的嗅覺感受器數目在五百萬個左右,犬類的嗅覺感受器數目是人類的四十四倍。而透過剛才的測定和計算,發現秦遠的嗅覺感受器數目應該在三百萬個左右,只是普通人的五分之三。照這個資料顯示,秦遠的嗅覺靈敏度應該遠在普通人之下。

可是秦遠和孫立虎都覺得不是這麼回事,這跟實際情況不相符啊,秦遠的嗅覺能力要比普通人厲害得多。

科學資料遇到了尷尬,楊教授也跟著尷尬。不過以他多年來從事科研專案時培養成的理性思維,他很快就意識到,這次的尷尬正說明:目前的科學家們在嗅覺系統領域內的研究遠遠不夠,還有許多神秘的地方尚未發現。

這個想法讓楊教授興奮得要發狂。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對科學家來說,樂趣永遠只存在於探索當中,而真相就如同一個頑皮的孩童,你知道他在,卻總也見不著,他偶爾跑出來一次扮個鬼臉,能讓人興奮個半死。

楊教授像是發現了奇世珍寶一樣,在實驗室裡走來走去,然後一拍腦袋,對秦遠說:“你等著,我的導師剛好在亞洲,我叫他轉過來看看!”

楊教授的導師叫理查德?薩爾,五十六歲,在進入嗅覺系統研究領域之前,他還只是位於紐約的某大學醫學研究所的小研究員,正是因為在別人都不願觸及的這一冷門領域裡取得了讓人矚目的成就,他成為全美十六所大學瘋搶的熱門科學家享譽全球。

薩爾曾經獲得過某世界大獎生物學獎的提名,成為當時唯一一名研究冷門領域裡獲得提名的科學家。人們對把這項生物學大獎授予嗅覺研究感到意外,在人類各種功能的研究中,嗅覺研究是最滯後的研究領域。這是因為人們可能更關注與人的生死存亡更密切、更直接的領域,尤其是在“二戰”剛剛結束的時候,與人類疾病、生存死亡有直接關係的領域才是熱門。所以提名出來以後在專業領域和輿論媒體當中都引起了比較大的爭議。

不過那年的評委是這麼說的:“應該說,在真正的科學研究中,每一個領域都很重要。只要你執著地去追求,將有大量新的發現,對人類認識自然界、認識自身都會有很大推動作用。嗅覺系統作為偏僻和神秘兼具的領域,對我們研究人員來說,一直散發著持續的魔力,這是其他領域的人員所不能體會的。我相信有些發現遲早會給大家帶來驚喜,比如所有了解這個領域的人都知道,嗅覺系統與大腦關係非常密切,很多嗅覺比普通人敏銳的人他們的大腦也比普通人聰明。還有嗅覺對動物的生存至關重要,許多動物在沒有視覺或聽覺的情況下仍能遊刃有餘地活下去,但卻不能沒有嗅覺。這些都從側面說明了研究嗅覺領域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薩爾作為先行者,已經將一隻腳踩進了這個領域的大門,我相信他的研究以及整個嗅覺領域的研究都將對人類身體健康、對自然科學的發展和社會進步都將產生巨大影響。”

(三) 第三個嗅覺系統(3)

這次提名對科學研究的均衡性有了一個重新定位,即不能只集中於少數領域。實際上有些邊緣的領域和相關領域研究也非常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經濟學方面的價值,往往還有人們意想不到的其他方面的價值,只不過目前人們認知水平有限,投入不夠,研究手段和方法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