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麼呢?要是在大唐,一個男兒說出這種話,那是會被鄙視的,周侗會毫不猶豫的呵斥他,將他逐出師門,可是這是大宋朝,早已不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時代了,而是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時代,做文人,參加科舉,成為文官,更是光宗耀祖之事,在大唐,軍功才是真正的功勞,而在大宋朝,軍功算什麼呢?
有宋一朝,最吃香的最對國家民族有益的,就是范仲淹這樣的人,文能治國,武能平亂,皇帝不信任武人,把兵權交給文人,可是文人中又有多少能夠帶兵打仗、打勝仗呢?宋朝有一個范仲淹,明朝有一個王陽明,僅此而已,范仲淹王陽明不常有,而那些自以為是亂指揮的迂腐文人卻是一抓一大把,讓宋朝悲劇性的結局難以避免。
而皇帝最希望看到的,或許就是范仲淹一類的文人,這樣的文人實在太少,如果嶽翻可以成為第二個范仲淹,那該有多好?可是周侗明白,不把心病醫好,嶽翻不會成為范仲淹,甚至連童貫都不如,童貫有膽氣,有容人之量,在劉光世麾下,周侗見過童貫,他絕非是文人士子所鄙視的那種“閹人”,反而,他比太多太多的文人士子要強。
至少他敢冒著殺頭的風險藏匿皇帝退兵的命令,讓軍隊繼續前進,然後打了大勝仗,試想一下,如果打敗了,童貫會如何?皇帝的命令只發給他一人,他沒有理由推脫,他是在拿命去拼,比起那些只知道在女人肚皮上吟詩作對的文人士子,童貫要強上太多。
而嶽翻呢,才氣驚人,如果配上相對應的膽氣,嶽翻會成為第二個范仲淹,甚至是遠遠超過范仲淹的人,可是,可是嶽翻沒有那樣的膽氣,或者說現在還沒有,因為周侗希望他有,如果能把嶽翻和岳飛合二為一,那才是真的國士,那才是真的國家之幸,即使是**至此的禁軍,想來,也能被岳飛和嶽翻的集合體收拾的乾淨利落。
文人,必須是文人,只有文人才能掌軍,只有文人才能得到真正的信任,統帥兵馬,嶽翻,如果嶽翻可以成長為那樣的文人,何嘗不是國家的幸運?以嶽翻為統帥,林沖,岳飛,盧俊義為大將,這樣的軍隊,會發揮多強大的戰鬥力?周侗難以想象,別說北遼了,吐蕃,西夏,又算得上什麼?
可是,可是,可是!
翻兒!你的心病,到底何時才能醫好?醫身易,醫心難,能醫好你的心病的,只有你自己啊!一味的逃避,不是解決的方法,翻兒,你才十歲,你還有大好年華,你還有很多時間,快些醒悟,快些大徹大悟,為師多希望可以看到你大徹大悟的那一天,翻兒,翻兒!你一定要醫好自己的心病,那是限制你發展的最後一道枷鎖,打破它!打破它!打破它!
鳳凰涅磐,哪怕是鳳凰涅磐,你也一定要撐住,罪惡的烈焰不能燒燬你的精神,它只能重塑你的靈魂,翻兒,挺住,一定要挺住!在它面前,不能低頭!衝破它!衝破這罪惡的火焰!振翅高飛!扶搖直上九萬里!翻兒!那才是你的宿命!你的宿命!
周侗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本就是老邁的身軀,雖然常年習武身體強健,但是這一次未免也出了太多的血,從回來以後周侗就時常感到身體不適,他知道這裡一次拼死力搏雖然逃的性命,卻傷了元氣,自己已經六十多歲,元氣損傷就補不回來了,那麼,留給自己的時間,還有多少呢?
就算不能親手為翻兒解除心病,我也要做些什麼,一定要做些什麼,不能留下遺憾,絕對不可以……
靜靜的,周侗下定了決心。
嶽翻也下定了決心,如果說之前還有所猶豫,現在就完全沒有了,一定不要再觸碰那些可怕的東西了,刀槍,箭矢,那些都是能要命的東西,要得還不是別人的命,要的是我的命!我不要再碰那些東西!不要!堅決不要!我要讀書!我要參加科舉!我要做文官!然後去江南,不,去嶺南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