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多萬人。粟裕看出蔣軍戰鬥力的迅速下降,認為在中原地區與蔣軍決戰的條件已經成熟。濟南戰役勝利的當天,他就致電中央軍委,提出了淮海戰役的設想。
第二天,毛澤東回電:“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
蔣介石在華北與山東的軍事失利後,加緊策劃“徐蚌會戰”,正好與中共籌劃淮海戰役同步。淮海戰役也就是“徐蚌會戰”。
華野指揮機關偵察得知蔣軍動向,發現駐守海州的國民黨第四十四軍有西撤新鎮並歸黃百韜兵團指揮的動向。形勢的發展表明,淮海戰役的發起時間宜早不宜遲。
粟裕當機立斷,決定提前兩天發起戰役。
淮海戰役的戰場,東西南北縱橫幾千裡,人民解放軍投入兩個野戰軍集團,三個軍區配合,其中華東野戰軍十五個縱隊,一個特種縱隊,中原野戰軍七個縱隊,總計一線兵力投入六十多萬人,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霸蠻和靈泛,湖南人的兩個法寶(5)
粟裕指揮華野大軍打響了淮海大戰的第一槍。
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衝向黃百韜兵團,黃百韜驚恐萬狀,邊打邊撤。當主力撤過運河時,突然聽見西邊也響起了密集的槍聲,以為援軍趕到,喜出望外。殊不知西邊來的也是解放軍。
黃百韜大驚失色,向徐州的劉峙呼救。
杜聿明飛到徐州,與劉峙磋商,命令邱清泉和李彌兩兵團主力援救黃百韜兵團,但為時已晚。
邱、李兩兵團遇到華東野戰軍的頑強阻擊。他們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沉重代價。激戰兩天兩夜,僅僅前進不到十公里。
華東野戰軍向黃百韜兵團發起總攻,迅速殲滅第一百軍、第四十四軍全部和第二十五軍一部,黃百韜兵團部殘餘部隊亂作一團。李彌兵團被華野阻止於離碾莊圩不到十五公里的地方,無法再前進一步。黃百韜爬上屋頂,引頸西望,只聞炮聲隆隆,不見援軍蹤影。
華東野戰軍向碾莊圩發起總攻,三天時間就全殲黃百韜兵團殘部,黃百韜在逃竄時自殺。
整個淮海大戰中,粟裕天天守在軍事地圖前。杜聿明部逃出徐州時,他就想好了應付的策略。他網開三面,杜聿明可以向西向北向東運動,就是不許他向南。粟裕集中兵力在西南方向,其他方向都是唱的空城計。杜聿明果然中了圈套,向西北逃竄,越鑽口袋越緊。
華野包圍圈越縮越緊,蔣軍空投物資大量落在華野部隊手中。天也與蔣軍作對,北風呼嘯,大雪紛飛,蔣軍官兵飢寒交迫,把老百姓的門窗甚至棺材板都燒光了,把麥苗、樹皮等一切可以吃的東西都吃光了。官兵們為爭奪食物互相殘殺,甚至活埋傷兵。官兵紛紛攜械投降。在華野發起總攻以前的二十天內,蔣軍被斃傷、瓦解十多萬人,整連整營投降的就有一萬四千多人。到華野發起總攻時,杜聿明集團三十萬人馬只剩下不足二十萬人。
華東野戰軍發動總攻,激戰四晝夜,徹底殲滅了杜聿明指揮部和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殘部近二十萬人,生擒杜聿明,擊斃邱清泉,只有李彌化裝潛逃。至此,淮海戰役殲滅國民黨軍五十五萬五千多人。
淮海大戰進入尾聲,粟裕待在指揮所裡,運籌謀劃,調兵遣將,檢視地圖,口授命令,七天七夜未眠,雖然疲憊已極,仍然毫不鬆懈,直到張震副參謀長進來報告:“我軍攻克敵人最後一個據點劉莊。”粟裕終於鬆了一口氣:“好啊!”就昏睡過去,兩天後才醒,眾將領急忙前往慰問。粟裕面容憔悴,輕聲問:“有沒有雞湯啊?”
毛澤東得到勝利的捷報,高興地說:“淮海戰役,粟裕立下第一功!”
湖南湘鄉人陳賡,也是一位將霸蠻和靈泛結合得十分恰當的猛將。
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