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談判(第2/3頁)
章節報錯
就不免眼睛一亮。
雖然德國最大的藝術院線是著名的“軍火庫”影院,但總部位於漢堡的ag院線同樣不容小覷,據說這家公司僅在德國就擁有近兩百家藝術影院。其規模僅次於被譽為德國文化驕傲的“軍火庫”。
她不由小聲問曾佳道:“你怎麼認識這位胡伯爾先生的?”
曾佳道:“就是在電影交易市場啊,我見他看了好幾遍預告片,就跟他多聊了幾句,他還給了我一張名片,還說首映會來看。我以為是客氣話呢,沒想到真的來了。”
奈安心裡一動,忙又問道:“你這段時間在交易市場一共收到多少張名片?”
曾佳想了想道:“不多,也就十幾張吧。”
“那名片和臉對得上號嗎?”
“呃……不好說,老外看起來都長的差不多。就是這位胡伯爾先生一頭白頭髮特別好認。”
奈安略顯遺憾,想想電影節開幕後,交易市場人流量還是不錯的,想讓曾佳全記住確實有些強人所難,只得道:“那你儘量留意一下。”
“安姐,你放心好了,我心裡有數。”曾佳點點頭道。
正當奈安和曾佳竊竊私語至極,那位胡伯爾先生聽到李唐用一口流利的帶著巴伐利亞口音的德語跟自己打招呼很驚訝。很少有亞洲人能說一口流利的德語。
連忙跟李唐賓握手,同時切換德語道:“李唐先生,見到您很榮幸。其實,我早就認識您,媽…打!”
聽到最後一個極其拗口中文發音李唐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好在身邊的程爾馬上提醒:“馬達!”
李唐這時才恍然大悟,也顧不得吐槽,連忙笑道:“那是一部特別美的電影不是麼?”
說著,他趕緊把奈安給這位德國佬介紹了一下,著重說明這位女士就是《蘇州河》的製片人,同時也是今天首映的這部《第三個人》的製片人之一。
畢竟有了潛在的客戶,生意還需要奈安去談的。
看著李唐用一口流利的德語和胡伯爾談笑風生,同時還充當胡伯爾和奈安交流的翻譯。程爾看的眼熱,小聲跟範小胖感慨道:“我感覺李哥真的是個外國通,好象什麼話都能說,還說的這麼好。”
範小胖也搞不懂李唐怎麼會會這麼多的外語,對於她來說英語就已經很難了,現在她只能記住初中學過的幾個常用的單詞而已,連起來想表達完全抓瞎。
但並不妨礙她對李老師這種賣弄表達不屑:“屁,這本地的義大利話他就不會說。”
程爾看了她一眼,沒再吭聲,心裡則暗暗吐槽:“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恃寵生嬌吧,果然唯女子和小人難養也。”
臨近電影放映的時間,又陸續來了幾位片商,可惜曾佳沒認出來是不是留過名片的人,但並不妨礙她熱情的上前打招呼,並且介紹電影的主創。
由於時間關係大家只是簡單的握手,然後在前排就坐。
對於《第三個人》這部電影,從粗剪版開始,李唐不知道看了幾遍,早已倒背如流。所以在電影放映期間,大部分時間都在觀察觀眾和前排幾位片商的反應。
應該說程爾確實有點東西,電影從一開始並非像一般懸疑片一樣靠設定層層問號、透過音樂渲染氣氛來達到目的。大部分時候,影片幾乎都是在安靜的沒有背景音樂的情況下進行,更讓人感覺到心裡的絲絲變化。
其實說白了,這也是無奈之舉,畢竟音樂也是要花錢的,沒有那麼多的預算。
同時又運用倒敘、蒙太奇的手法,誇大意外曲折給人們造成的心理變化,最終引出讓人驚訝的結局。
其他一些比如用超常規和顛覆性長鏡頭或者看似沉悶的鏡頭語言,來描述都市人當下的複雜內心和混亂的生活狀態的這種攝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