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沒笑容了。

朝臣之中已經有人對皇帝的豐功偉績讚不絕口了,以前總說窮兵黷武的那些人也在現實面前基本閉嘴了,為啥還要去招惹更北邊的蠻族呢?

如果說針對漠南蒙古和女真部發起的戰爭是為了肅清身邊的威脅,外喀爾喀蒙古離得那麼遠,威脅好像不存在啊。

“此言差矣,縱觀史書,北方遊牧民族大多從極北苦寒之地興起,積攢力量之後才南下。朕只是剛剛解決了眼前的威脅,並未徹底消除。如果你不想子孫後代還受戰亂之苦,現在就得多受累一些。”

見到楊嗣昌這個樣子,洪濤剛剛才湧現出來的一丁點好感頓時又消散得無影無蹤。舊官員確實不能留用,要儘快替換掉。

他們欠缺的不是才能,而是認知。這玩意是人從小到大見識的總和,高就是高、低就是低,到了這個歲數已經沒時間改變了。

外喀爾喀蒙古在他們的腦海裡彷佛位於天邊,實際上哈拉和林距離河套不過1200裡。以遊牧民族的遷徙速度,半個月就能殺到邊牆。這根本就不是遠見卓識,而是腳尖前面活生生的威脅,很多人卻視而不見。

,!

那洪濤是又想北征了?不急著打通西域恢復絲綢之路了?沒有,西進計劃依舊要執行,只是外喀爾喀蒙古牽扯到了計劃當中。

現在大明帝國正北是外喀爾喀蒙古,西北是瓦剌蒙古,正西是葉爾羌汗國,這是西征的三個主要目標。

原本外喀爾喀蒙古和瓦剌蒙古是互相敵對的,而葉爾羌汗國也是由蒙古後裔建立的,只是改信了伊斯蘭教。

它們三個之間既有爭鬥又有聯絡,說不清誰就是誰的死敵,誰又和誰可能聯合,各種可能性都存在。

如果大明軍隊一頭向西扎進了葉爾羌汗國,還不能速戰速決,那這些可能性的機率就會被放大。比如瓦剌蒙古插手,或者外喀爾喀蒙古趁機南下,威脅大明軍隊後路。

到那時再想辦法應對也不是完全來不及,可終歸不在計劃之內,這是洪濤做什麼事之前都刻意避免的。能受控的必須努力控制在手裡,剩下的才可以交給運氣。

聯合外喀爾喀蒙古各部一起西征,就是洪濤想到的第一步。機率嘛,誰知道呢,只要對方肯坐下來談,在利益面前一切皆有可能。

當然了,自己對外喀爾喀蒙古各部首領的情況一無所知,也可能對方就是不答應。那也沒關係,不是還有個瓦剌蒙古呢嘛。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外喀爾喀各部如果不賞臉,自己就去找瓦剌蒙古首領,談一談合夥瓜分外喀爾喀各部的可能性。

挑撥離間這個活兒自己最愛幹了,啥也不用付出,只需畫幾張看上去挺好吃的大餅,就總有人會上當。

即便沒人上當也無所謂,大餅是畫的,除了費點唾沫沒有一滴油水,也不用一兩面粉,連餅鐺都沒有,純空氣!

“楊愛卿,讓禮部派人去科爾沁部走一趟,請奧巴大臺吉幫朕參詳參詳與外喀爾喀和談的事宜,多聽聽他的意見。”

聊起外喀爾喀的話題,洪濤突然想到了一個人,趕緊叫住已經走到門口的楊嗣昌,大步追過去耳提面命了幾句。

(本章完)

:()不明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