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太監都沒熬上。不管怎麼說,阮浪是英宗的舊相識,兩個人又都運氣不好,因而,共同語言就多了。英宗是個很念舊的人,他一高興就把自己用過的一把金刀和金袋送給了阮浪做紀念。偏偏阮浪和一個叫做王瑤的關係很好,他隨手就把這個金刀轉贈給王瑤。王瑤和錦衣衛指揮盧忠關係很好,盧忠一見到這把金刀後就藉機把王瑤灌醉,偷了金刀,送給太監高平。高平立刻上奏告變,景泰非常重視這件事,認為人贓俱在,認定是英宗準備謀復皇位,下旨逮捕阮浪、王瑤,大刑逼供。阮浪和王瑤都不肯亂咬,景泰命將王瑤凌遲處死,阮浪死於獄中。英宗復位以後,追封王瑤、阮浪。盧忠本人沒有想到惹了這麼一場大禍,找人給出主意,這人告訴他讓他裝瘋,於是,盧忠就裝瘋,逃脫了罪責。不過,英宗復位以後,把盧忠、高平都凌遲處死。
這件事給景泰的刺激很大,以後更加留意防範英宗的舉動了。
雖然景帝時時刻刻防備英宗復辟,但他並沒有對皇兄做得太過分。有個叫徐正的刑科給事中建議英宗不宜居住南宮,應遷置所封之地以絕人望。景帝聽後愕然,並沒有聽從他的建議,反而將其治罪。
在對英宗嚴加看管的同時,景帝還謀劃換掉太子。景泰帝登基之時,曾許諾將來傳帝位於英宗的長子朱見深,並立其為太子。但是景帝即位沒幾年,就想換自己的長子為太子,只是苦於一時間沒有什麼好辦法。
景泰三年,景泰準備換掉原來的太子見深(英宗的兒子),改立自己的兒子見濟,他怕大臣反對,事前徵求太監王誠、舒良的意見,這二位出了一個餿主意,就是收買大臣。景泰居然就相信了,他不斷給內閣學士和七卿中的一些人加官晉爵,時常加以賞賜。他賜給王文、陳循等銀子百兩,金子五十兩。大臣們都已經得到王誠等人的關照,立刻表態支援易儲。這時候,廣西的土司官守備黃竑因為殺害他的侄子全家被抓獲,經過高人指點,這個黃某乃於千里之外的廣西上表要求易儲,景泰看後大悅:萬里之外,乃有此忠臣。立即免去黃某的死罪,加官都督同知。景泰把黃某的表章交付內閣,要求大家簽名表態,大臣們知事已至此,紛紛表示贊同,稱“父有天下必傳於子,此三代所以享國長久也”。景帝十分高興,給大臣們加官加俸,並於五月初二日,冊立朱見濟為太子,廢英宗的長子朱見深為沂王。
被軟禁在南宮的英宗聽到這個訊息,真不知作何感想!一直被視為心腹之敵的也先在得勝後還能夠禮遇自己,並護送南歸,雖然有他的政治企圖,但也總算仁至義盡。而自己的同胞兄弟不僅佔據了皇位,還對自己處處提防、嚴密監視,並且廢了自己的太子,絕了自己的後望。
當時只有于謙沒有簽名,後來是陳循代于謙籤的名。于謙知道事情越來越複雜,嘆息說:“此一腔熱血,竟灑何地?”
可惜太子更立後,好景不長,見濟在次年竟然病故,這樣一來儲位虛懸,大臣中又有不怕死的出來主張讓見深復位東宮,景泰氣得要命,當場就把上表的章綸、鍾同下獄,後來,鍾同被活活打死。于謙憤然上奏挽救這倆人,但是,被景泰拒絕了。景泰只有見濟一個兒子,這時,他求子心切,天天和妃子們練,結果,無一中鏢,反而把景泰的身體給搞垮了。於是,有一夥人就開始打上英宗的主意了。主要有石亨、太監曹吉祥、王驥、都督張軏(英國公張輔的弟弟)、楊善,主謀就是徐有貞。他們密謀幫助英宗復辟,希望成功後能夠飛黃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