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存在的。
另一方面,朱棣入住北京的時候,元朝滅亡不久,皇宮儘管已經燒燬了,但當年世界之都的繁華還在。在這個國際都市生活了20年,朱棣的胸襟與氣魄更像一百多年前入主中原的蒙古大汗。蒙古大汗殘酷勇敢,富有世界野心,他們的帝國不僅是漢語的故鄉中原,還包括了世界上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可以說是北京成就了朱棣。
1390年對蒙古乃兒不花的初戰告捷,使他樹立了威名,成為通往皇權寶座的良好開端。這一年元旦剛過,朱棣就接到太祖朱元璋的命令,讓他和晉王分別統帥兵馬合擊蒙元丞相咬
住和平章乃兒不花。而立之年的朱棣異常興奮,因為這是他第一次經歷如此規模的大仗。素有野心的朱棣知道,這是他磨練的大好時機,也是展現自己的一次難得的機會,因此精心準備,志在必得。
朱棣首先派出幾股哨兵四出偵查,摸清了乃兒不花的確切位置。時值三月,沒想到天不作美,竟然下起了大雪,氣溫也隨之下降。有些人請求燕王停止行軍,暫避風雪。朱棣卻有另一番見解,認為這正是出奇制勝的大好時機,因此大軍冒雪而進。當大軍出現在乃兒不花面前時,他十分驚訝,毫無準備。朱棣沒有貿然進攻,而是派已降明的乃兒不花舊交觀童前去勸降。乃兒不花知道無法抵抗,只好前往朱棣軍中請降。朱棣擺酒設宴,對他非常熱情,令乃兒不花很感動,遂主動要求前去勸降咬住。就這樣,朱棣第一次大規模出征就兵不血刃地大獲全勝。而另一路的晉王生性怯懦,不敢深入蒙古腹地,結果一無所獲,倒是陪襯出燕王的智勇雙全。朱元璋非常高興,賞賜寶鈔100萬錠,對他更加信賴。這次勝利,令朱棣聲名鵲起,也是他在政治舞臺上的完美亮相。
朱元璋死後,朱允炆繼了皇位,改元建文。這位年輕的皇帝和他的父親一樣抱著以仁治國之心治理天下。建文初年,社會穩定,政治開明,百姓稱頌,洪武時期的高壓政策被結束,陰深恐怖的南京宮殿一下變得光明起來。不過建文帝朱允炆更適合作一個文人,由於他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上優柔寡斷,歷史無情地剝奪了他做個太平天子的想法。
由於建文帝年齡既小,又生性仁慈懦弱,他的叔叔們各霸一方,並不把他看在眼裡。這樣一來,建文帝的皇權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在一些大臣的鼓動之下,建文帝開始削藩。在削藩的過程中,殺了許多親王,其中當然也有冤殺者,燕王朱棣聽了,十分著急。好在燕王朱棣封在燕地,離當時的都城金陵很遠,又兼地廣兵多,一時尚可無虞。
僧人道衍是朱棣的謀士,他對朱棣說:“我一見殿下,便知當為天子。”相士袁珙也對朱棣說:“殿下已年近四十了,一過四十,長鬚過臍,必為天子,如有不準,願剜雙目。”在這些人的慫恿下,朱棣便積極操練兵馬。
道衍惟恐練兵走漏訊息,就在殿中挖了一個地道,通往後苑,修築地下室,圍繞重牆,在內督造兵器,又在牆外的室中養了無數的鵝鴨,日夕鳴叫,聲浪如潮,以不使外人聽到裡面的聲音。但訊息還是走漏了出去,不久就傳到朝廷,大臣齊泰、黃子澄兩人十分重視此事,黃子澄主張立即討燕,齊泰以為應先密佈兵馬,翦除黨羽,然後再興兵討之。
建文帝聽從了齊泰的建議,便命工部侍郎張籨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謝貴、張信,掌北平都司事,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開平,再命其他各路兵馬守山海關、保衛金陵。部署已定,建文帝便又分封諸王。朱棣知道建文帝已對他十分懷疑,為了打消他的疑忌,便派自己的三個兒子高熾、高煦、高燧前往金陵,祭奠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正在疑惑不定,忽報三人前來,就立即召見,言談之下,建文帝覺得除朱高煦有驕矜之色外,其他兩人執禮甚恭,便稍稍安心。等祭奠完了朱元璋,建文帝便想把這三人留下,作為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