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滅九族”、“滅十族”地殺光,南京宮殿又變成了恐怖的屠宰場。

其中最慘烈的當屬方孝儒一案,方孝儒是建文帝的帝師,一代大儒,天下讀書人的偶像。建文帝雖死,但方孝儒仍孝愚忠,誓死不從朱棣。朱棣派人從獄中把他請到大殿,方孝儒竟當眾大哭,聲徹殿宇。連朱棣也被方孝儒的忠誠所感動,竟親自從走下來扶著方孝儒,一邊勸導說:“先生不必這般自尋煩惱,我現在的行動,是仿效周公輔佐成王。”

可方孝儒反問:“請問成王現在哪裡?”朱棣道:“他已自焚而死。”方孝儒接著問:“那為何不立成王之子?”朱棣道:“國家應當有一個年紀大的國君才行。”方孝儒不依不饒:“為何不立成王之弟?”朱棣說:“這些都是我們朱家的事情,先生不必為此多慮。”隨即示意左右把文房四寶交給方孝儒,說道:“我的即位詔書,非出自先生的大手筆不可。”方孝儒接過筆硯後,狠狠地甩在地上,斬釘截鐵地說:“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朱棣終於被惹惱了:“你不怕死,難道你就不怕被誅滅九族?”方孝儒回答道:“便十族奈我何!”朱棣勃然大怒,他沒有想到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竟敢如此強硬頂撞他。盛怒之下,朱棣當場命人用刀把方孝儒的嘴割破,一直割到兩耳根,然後又關回監獄。

隨後的日子,朱棣開始大肆逮捕方孝儒的宗族門人,每捕到一批人,都讓他們一個個從方孝儒眼前走過,方孝儒心中雖痛,可他卻假裝鎮靜,頭都不抬。朱棣把方孝儒的九族全部捕獲之後,方孝儒仍不肯降服。此時,怒火中燒的朱棣已完全失了理智,他瘋狂地將方孝儒的朋友、學生乃至一切與方孝儒有關的人單獨列為一族,與九族加起來合稱“十族”,共計873人,當著方孝儒的面,全部磔殺(砍成碎塊)於市。方孝儒是最後一個受刑,被磔殺於聚寶門(今中華門)外。行刑前,他還寫下一首絕命詞:“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猷。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嗚呼哀哉,庶不我尤!”如今,奉天門遺址遺存的的一塊丹陛石上有一塊深紅的顏色,傳說是被方孝儒留下的血跡染紅的,人們至今還把它叫做“方孝儒滴血石”。

為了收復人心,使這些儒生心服口服,明成祖倡導修纂了《永樂大典》。這是他的歷史功績之一。剛即位,他就下令編纂一部大書:“你們要根據我的意思,編纂一部自有圖書以來,包括經史子集、百家之書的,包羅永珍的大規模叢書。收書越多越好,不怕規模大。”他心中的藍圖是,編纂一部有史以來數量最多、種類最全、質量最好的大型圖書。

參加修纂的有全國的各種一流人才。由學術大師姚廣孝為總裁,包括名儒、名士、名醫、名僧等,共計2169人,參與修纂。後勤安排得很周到。禮部負責在全國選拔抽調人員,從各地收集所需圖書。光祿寺則負責修纂人員的食宿。在修纂過程中,明成祖經常檢查,督促。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有一次,他發現宮中所藏圖書不夠用。他說:“世人家稍有資產的,都想多買書,朝廷怎麼可以缺少圖書呢?”於是,他命禮部派通曉圖書典籍的有才之士,到全國各地去搜購圖書。不問書價,再貴也買。這一次大規模地購書,對高質量地完成本書的修纂,起了關鍵作用。

經4年奮戰,到1407年,編修工程告竣。全書共22877卷,計11095冊。收錄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種圖書8000餘種。種類包羅永珍,計有經、史、子、集、百家、天文、地誌、陰陽、醫、卜、戲劇、小說、技藝等項。明成祖命名其為《永樂大典》。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百科全書。

但朱棣又是一個有著雄心壯志、野心勃勃的皇帝,不僅有建立世界帝國的野心,也有建立世界帝國的國力。永樂皇帝治下的明帝國在政治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