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英雄充滿了同情和崇敬。
楚漢之爭,爭的是天下。而爭天下必然要爭人才,從這個意義上講,楚、漢戰爭楚漢戰爭是智慧與蠻力之爭,是人才之爭,誰擁有大量的能人賢士,並且又能知人善任,誰就能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項羽勇猛善戰,無人能敵,性格也直爽豪闊,塑造了西楚霸王這一令人敬畏的形象。但項羽卻又多婦人之仁,心胸不夠寬廣,又不善於拉攏使用人才,願為士兵吸瘡療毒,但卻捨不得封官設將,把刻好的官印玩沒了稜角還捨不得授印;所以原來在他手下的人才如張良、韓信、陳平都轉投劉邦。對於賢士,更是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豈能不敗!
而劉邦卻正相反,雖不善帶兵打仗,卻能卻能虛心納諫,從善如流。在用人方面,劉邦確有過人之處。開國之初,劉邦曾和韓信等群臣議論過各位將領的才能。劉邦問韓信說:“你看我能不能統率百萬大軍呢?”韓信說:“不能。”劉邦又問:“能否統率十萬軍隊呢?”韓信說:“不能。”劉邦生氣地說:“依你說,我能帶多少兵?”韓信說:“能帶一萬就不錯了!”劉邦反問道:“那麼,你能帶多少兵呢?”韓信毫不客氣地回答說:“至於我麼,越多越好。”劉邦既不解又氣憤地問:“既然這樣,為什麼我做皇帝,你只能做將軍呢?”韓信回答說:“陛下雖不善將兵,卻善將將。”劉邦也曾自己總結說,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不如張良;輸糧草、保供給,治國安民,不如蕭何;親臨前線,揮兵殺敵,不如韓信;但其長處就在於善於“將將”。
因為劉邦在人才爭奪戰中是勝利者,因而他贏得了整個戰爭,建立起了強大的西漢王朝。
稱帝建漢
在公元前202年的正月,劉邦兌現了先前的諾言,封韓信為楚王,彭越為越王。受封的韓信和彭越聯合原來的燕王臧荼、趙王張敖以及長沙王吳芮共同上書劉邦,請他即位稱帝。劉邦開始假意推辭,韓信他們說:“大王雖然出身貧寒,但能率領眾人掃滅暴秦,誅殺不義,安定天下,功勞超過諸王,您稱帝是眾望所歸。”劉邦順水推舟地說:“既然你們大家都這樣看,覺得有利於天下吏民,那就按你們說的辦吧。”
這年的二月初三,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之陽舉行登極大典,定國號為漢。同時,封妻子呂氏為皇后,兒子劉盈為太子。開始時,劉邦將都城定在了洛陽。即位的同年五月,劉邦在洛陽的南宮開慶功宴,他和眾人總結楚漢戰爭勝敗的經驗教訓。大臣們說之所以能戰勝項羽,就是因為皇上能與大家同甘苦,共患難,而項羽卻自私自利。劉邦說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沒有說到點子上。他總結了自己取勝的原因:“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揮他們的才幹,這才是我們取勝的真正原因。至於項羽,他只有范增一個人可用,但又對他猜疑,這是他最後失敗的原因。”劉邦的清醒認識可謂難得。
後來,一個叫婁敬計程車卒從山東趕來見劉邦,說劉邦得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樣,所以不應該像周朝那樣以洛陽為都城,應該到關中定都,這樣便可以在秦地固守險地,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劉邦將他的意見說給眾大臣討論,但遭到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