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的爵位官職也一併免去!”

這樣的中旨褫奪絕對不合規矩,就算陳玄禮對延王李玢鬧的這一出也頗為氣惱,可李隆基竟是一下子把延王一大家子的官爵全都奪了,他立刻意識到,天子根本就不是為了勞動了將卒,而是因為這件事讓其心驚膽戰!於是,他當下就瞥了韋見素一眼,輕聲問道:“韋相國,按理這樣的大事,總該中書擬旨,門下核准。”

韋見素自己都還沒從驚惶中回過神,等陳玄禮再問了一聲,他方才明白了過來。想了想後,他便搖頭說道:“陛下,延王固然有欺瞞之罪,但罪過尚不至於奪爵!只是讓將士們在扈從護駕之餘卻還忙亂了一場,不若請延王及皇孫們出面賠情,如此也可安撫人心!”

從昨晚到現在,李隆基經歷了太多大丟臉面的事,可陳玄禮他不可能降罪,否則軍心肯定就散了;將卒們他要給好臉色,因為還要指望這些人護送自己去蜀中;韋見素更不能遷怒,而且剛剛還是同樣一把年紀的他將自己背了出來。既然如此,不拿他自己的兒子出氣,他拿誰出氣?因此,即便韋見素苦口婆心連聲勸諫,他卻死活不肯收回成命,而陳玄禮看這情形,也不想和天子硬頂了,橫豎不過是一堆皇子皇孫,和自己有什麼相干?

前去宣召的陳玄禮還沒回來,李隆基就只聽遠處傳來了一陣哭天搶地的聲音。顯然,正是李玢和兒女們沒有料到這樣嚴厲的處置,於是便嚎起喪來。他如今最不耐煩這樣的動靜,正要喝令韋見素去那邊,替自己痛罵這些不肖子孫一頓,陡然就覺察到了一陣不同尋常的動靜。這並不是什麼山呼海嘯一般的吶喊,卻彷彿是大地傳來的震動。如果他是軍中浸淫多年的哨探,一定會伏地傾聽,判斷出那是千軍萬馬來臨前的震動!

天子只是隱隱心悸,而陳玄禮卻已經得到了底下斥候的奏報。派去西邊的哨探一直沒能回來,即便從阿茲勒口中確定了朔方以及安北大都護府的援軍很快就會抵達,他也不得不提高警惕。所以,當專司伏地聽聲的斥候發現有大批馬軍到來的時候,他立刻就提升了警備級別。可做是這樣做的,眼看軍中根本談不上多少士氣,這還是因為阿茲勒臨走時留下了口糧,他著實只覺得前路一片灰暗。

而且,阿茲勒的態度已經非常鮮明,那是不是意味著,杜士儀和郭子儀對於天子的態度亦是如此?

大約一刻鐘之後,高舉著戰旗的大批人馬終於出現在了陳玄禮的視線中。朔方節度使郭的藍色旗幟迎風招展,而在另一邊,安北大都護杜的大紅色旗號亦是鮮豔奪目。陳玄禮雖然身為唐元功臣,當了很多年的龍武大將軍,可在這兩位功勳彪炳的邊鎮節帥面前,仍是不敢失禮,當即帶著麾下一營親兵出迎。他對郭子儀並不熟悉,但杜士儀乃是京兆杜陵人,三頭及第之後就一直是傳奇人物,他曾經見過多次,但談不上任何私交,連單獨交談都不曾有過。

所以,當縱馬來到那大旗下方,他便倏然跳下馬來,彎腰深深行禮道:“多謝二位大帥及時馳援!”

杜士儀見陳玄禮竟然把姿態放得這麼低,當下連忙下馬。因為阿茲勒過馬嵬驛而不入,只吩咐人把半途上截住的韓國夫人等人往他這裡一送,所以他並不知道馬嵬驛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只看鬢鬟散亂的楊玉卿裴柔等人,他就是猜也能猜到這裡的變故。所以,見郭子儀動作更快,一把攙扶起了陳玄禮後,他就開口說道:“本來不得上命,不敢擅自帶兵離開任所,然而如今叛軍肆虐,也只能事急從權了!陳大將軍乃是軍中前輩,千萬不要如此多禮!”

郭子儀武舉出身,對陳玄禮這樣的禁軍前輩一直都覺得是傳說中的人物,可他在朔方嶄露頭角,最終正位節度使,竟然能夠和對方平起平坐,他不禁百感交集,卻也和杜士儀一樣說了一番客套話。

陳玄禮見兩人對自己全都客氣有禮,心下方才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