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松,電視的力量功不可沒,奧巴馬的人氣激增也得益於媒體,尤其是網路和電視。年輕網民不僅為奧巴馬聚斂了大量的人氣,網民的小額捐款還為奧巴馬帶來超過希拉里的財氣。卡羅琳·肯尼迪對奧巴馬的支援,在一定程度上也源於她的三個十幾歲孩子、也是年輕網民的不斷鼓動。

另外,奧巴馬與肯尼迪都是總統候選人中的“另類”,肯尼迪當年開創的是信奉天主教(美國主流民眾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候選人入主白宮的歷史,而奧巴馬的目標是成為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

在精神和信仰層面,奧巴馬與肯尼迪的相似之處是一種開創未來的歷史感。正如雨果·孟斯特堡所言,“將美國人與他的同胞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既不是種族,也不是傳統,更不是過去的歷史,而是他們共同創造的未來。”換言之,許多人尤其是黑人與年輕人對奧巴馬的支援,也同樣飽含著對未來的一種憧憬,像奧巴馬一樣,他們也相信:夢想可以超越種族和膚色。而夢想,也許就起飛自當下的選擇中。

奧巴馬連續不斷的勝利也使得大選的氣氛在不斷“改變”,2008年2月27日,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來自佐治亞州的聯邦眾議員約翰·劉易斯宣佈,放棄支援希拉里,轉投希拉里對手奧巴馬陣營。劉易斯在俄亥俄州、得克薩斯州兩個大州舉行民主黨預選6天前宣佈“倒戈”,使希拉里岌岌可危的選情雪上加霜。對此,希拉里當天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說:“決戰時刻,誰支援我們不是關鍵。關鍵在於我們展示了什麼,我們擁有怎樣的經驗和資質,這才是選民要判斷的事情。”

美國是個開創奇蹟的國家。奧巴馬做總統,對於八年來情緒低落的選民,永遠是難以抗拒的誘惑。奧巴馬一聲“求變”,確實無比動人。

第一節 “我嗅到了空氣中的改變”(2)

2“是的,我們能”(Yes We Can)

奧巴馬在競選機會中喊出的另一個深得人心的口號是“是的,我們能”(Yes We Can)。

在正式宣佈參選的演講中奧巴馬說:“我們能打造一個更有希望的美國”,“在林肯呼籲結束分裂、團結一致的老議會前,希望和夢想仍在延續。”

奧巴馬說:“我們能吸引獨立人士和共和黨選民。克林頓參議員(希拉里)不能。”“我們是未來之希望。”“我們能重造一個理想的世界。”

“是的,我們能”(Yes We Can)。個口號在初選中大獲成功。在奧巴馬的競選現場,有不少年輕人像參加搖滾音樂會那樣蜂聚在舞臺前,忘情地跟著他喊“是的,我們能”(Yes we can)口號。有年輕人因興奮過頭而在舞臺前昏倒。奧巴馬陣營組織了一個醫療義工團隊在###中隨時待命搶救那些暈厥者。每當有人暈倒,奧巴馬會中斷演說,到昏倒的選民面前參加搶救,等這位選民醒來,全場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這使得奧巴馬的競選###猶如福音佈道大會。

藝術家也很快把奧巴馬的競選口號寫成一首歌,歌名就叫《Yes We Can》,整首歌是在奧巴馬的演講基礎上配樂後,再由眾多歌星演繹的,更給這位黑人領袖的演講賦予了新的生命。一位網友說,奧巴馬競選的意義已經不是當選美國總統這麼簡單了,他代表著黑人力量的崛起,代表著美國的中、下層人民,這場戰爭超越了膚色、種族,是一場歷史與未來之間的較量。

“是的,我們能”也在網路上大熱,YouTube網站有個“是的,我們能”的影片已有數百萬點閱量,還有一個網站取名“奧巴馬是彌賽亞?”,奧巴馬在合成的照片裡面站在天梯上,宛如耶穌,頭頂閃爍著神聖的光環。

有位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說:“無須深入研究,只要隨便聽幾場奧巴馬的演講,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