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覺事件牽扯宋金兩國邊境領土的敏感問題,大宋方面,前後的處理手法,如同兒戲。皇帝糊塗,大臣也不發一言,只有那個從原遼朝來降的書生趙良嗣,有清醒的見解,認為宋只要接納張覺,金必然認為宋毀約敗盟,不講信用,如此將後患無窮!……大金肯定會以宋敗盟為藉口攻進宋境。連殘遼都應付不了的弱宋,如何禁得起這虎狼之師的一搏?

可惜忠言從來不進昏君之耳。大宋君臣就這樣把軍國大事當作兒戲,以小商業思想主導“國際戰略”,終於引來大禍!

繼起的宋金衝突,引發的是北宋末年的一場壯闊大戲。由於《岳飛傳》等通俗文藝的渲染,宋方面的正義性,在一般人心目中已經根深蒂固。後來宋的抗金戰爭,固然可歌可泣,但戰爭爆發的原因是大宋方面背信棄義在前。這個原因,一般都被忽略掉了。

大宋在處理與殘遼的關係上,也極不謹慎。後來居然異想天開,要招降在夾山一帶苟延殘喘的遼天祚帝,把他作為與大金抗衡的一個籌碼。宋徽宗還正式答應,如果遼帝來歸,將待以“皇兄”之禮,並贈女樂三千人,好好養起來。

天祚帝對大金來說,是最後的心腹之患,且途窮不足以與金一搏。宋在這個問題上完全不顧金的感受,無謂地激怒金廷,不知是出於什麼考慮。

宋宣和七年,金懷疑天祚帝與宋有勾搭,向大宋方面負責前線防務的童貫提出責問,問得童貫啞口無言。這年初,天祚帝企圖南逃入宋,被金軍阻截,又倉皇奔入西夏,終被擒獲。殘遼到此徹底覆亡。

宋在滅遼過程中的背盟行為,激怒了大金君臣。此前金太祖和太宗從總體上都還能遵守“海上之盟”,壓制住了大臣要求懲罰宋的衝動。而在滅遼後,大金再無後顧之憂,對宋在兩國關係上的種種不智行為,就再也不能容忍了。

金著名將領宗翰(粘罕)、宗望等一批激進派,都力主懲罰一下不知深淺的大宋。金太宗也感到:要是不打,宋是根本不能老老實實維持和平的。 。。

黑雲南下欲摧城(3)

這年十月,金太宗下詔伐宋,拉開了對宋戰爭的序幕。其中以粘罕等為西路軍,南下太原,進取洛陽,截斷徽宗西逃入蜀之路。以達懶、宗望等為東路軍,攻克燕京。而後,兩路急奔汴京合圍,要生擒宋徽宗這個超級大藝術家。

歌舞昇平了百多年的大宋本土,即將第一次被北方武士的鐵蹄踐踏!

金軍在開戰前曾經頻繁調動、集結軍隊,引起大宋方面少數邊官的警覺,以銀牌急報於朝廷。但是,朝中的主管者正忙於祭天地大典,竟然沒有將情況報告徽宗。直到戰爭爆發的種種跡象連傻瓜都能看出來了,身在前方的童貫這才慌了手腳,派人去和大金交涉。

這時候去交涉,還頂甚用?宋要求金歸還燕雲尚未歸還的部分,金則提出讓宋再割讓河北大部土地,根本合不上轍。宋談判使者馬擴表示,一旦開戰,宋軍將奮起反擊。

……可笑!大金還怕這無用的豪言壯語嗎?金談判使嗤笑說:若是怕你們,我們就不來了,如果你們能把河東、河北讓出來,兩國以大河為界,宋也許還能保全!

海上之盟、尤其是宋單方面背盟的惡果,到這時盡顯無遺。招惹了人家,又打不過人家;原來還可以引為戰略伙伴的遼,也讓自己親手參與滅掉了。這時候,就是天王老子再生,也是沒咒可唸的!

坐鎮太原的童貫總算認清了形勢,除了憂慮,一籌莫展。想想金軍鐵騎的厲害,太原一天也不能多留,他的第一反應就是……逃跑!

太原知府張孝純不想讓他走,便質問道:“金人背盟,太師應全力抵抗,假如離去,人心必搖!”

哪想到,童貫的臉皮是比城牆還要厚的,他居然答道:“我不過受命宣撫,並非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