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經驗,雖說知道的東西不少,但知道了不一定會用,也不一定用的好。

雲貴的綠營雖說廢弛,但還是有些人才的,張必祿臨走之前,也訓了一把貴州兵,幾個可用之人,被他推薦給了林則徐,而這些人現在就是楊猛的老師。

在一眾綠營將官之中,楊猛算是品制最高的,貴州兵的那幾個可用之人,也被他拖到了督標之中,督標中軍楊猛,杜伏虎、杜降虎兄弟,也跟著長了一把見識。

如何選擇紮營的地點,行軍之時要注意些什麼,楊猛結合著自己的東西,也在慢慢的摸索行軍經驗。

戡亂是急行軍,一日八十里的路程是必須要走完的。三天之後。楊猛也就大體弄擺明了行軍的一些常識。結合著自己的東西,由魏芷晴執筆,楊猛為新軍制定了一份還算湊活的行軍心得。

三天的行軍,林則徐卻是越來越中意楊老三了,三千八百督標,分成了三隊,一隊行在隊伍的最前方,由參將杜伏虎率領。一隊殿後,由參將杜降虎率領,中軍的一千八百人由副將楊猛率領。

第一天的行軍,督標和貴州兵差不許多,亂糟糟的沒個樣子,但督標的軍卒腳力上明顯優於貴州兵,一個個貴州兵,走完了一天的路程,累的就跟狗似得,而督標的兵卒。走的卻是氣定神閒。

第二天,督標的隊伍稍稍齊整了一些。而貴州兵卻越發的散亂了,夜間巡營之時,林則徐還在貴州兵的營地裡,聞到了讓他深惡痛絕的惡臭味,行軍之時抽大煙,若不是戡亂在即,林則徐真想整頓一下,這些上不得檯面的貴州兵。

第三天,督標的隊伍,開始有了動靜,一個個千總、把總、哨長,不斷在喝令著兵勇,一天下來,這督標行軍,越發的有規矩了。

這一天有督標拖著,一日竟行了一百二十里,貴州兵累的賊死,而半下午紮營之後,督標竟然趁著埋鍋造飯的間隙,在整理行軍的佇列。

楊猛會統兵,但不知行軍之法,這幾天楊老三頻頻召集張必祿推薦給自己的那幾個可用之人,說了些什麼,議了些什麼,林則徐很清楚,三日之間學會行軍之法,這楊老三算是個可造之材。

而楊猛不通行軍之法,也打消了林則徐的最後一絲顧慮,楊家有壯丁不假,畢竟之前楊士勤和楊猛都是做過團總的,林則徐也怕扶起了楊家危害到朝廷,透過這段時間的試探,林則徐發現楊老三隻是有些蠻橫而已,心裡沒有什麼雜七雜八的想法。

這麼看來,雲南有了楊家,也算是雲南百姓的幸事,當初破家防疫,這之後雲南的鼠疫,就沒有再犯,看來瘟疫也是怕了楊家。

歷年來舍粥、賑濟花了無數銀子,這兩年雲南饑荒,也是由楊家牽頭合雲南商家之力,全境舍粥,不然雲南的狀況還要糟糕許多。

仁孝楊家,不能總顯示仁義,立起楊老三這杆血淋淋的大旗,一是能震懾雲南蠻夷諸族,二是能消解楊家在雲南的善舉,升米恩鬥米仇,楊老三殺人多了,雲南諸族就會離心離德,籠絡人心只能由朝廷來做,楊家做了就有越俎代庖之嫌,林則徐這麼做,也是為了楊家好。

光有仁孝,沒有惡行,只怕以後的楊家會遭到朝廷的猜忌,有了楊猛這杆血旗,楊氏一族還能在雲南多支撐一段時間,雲南有了楊家無論是對朝廷還是對雲南百姓,都有莫大的好處。

換在以前,林則徐斷然不會有這種想法的,可遭逢喪妻大變之後,他心裡想的最多的還是離開雲南,返回福建老家,自己的歲數也不小了,看來這仕途也是走到了盡頭。

辭官歸故里之後,就好好做一個農家翁吧!

此次大軍行進,只是為了剿滅永昌練匪,可行了不過**日,還沒到楚雄府的地界,趙州彌渡,卻起了回亂,近千人的隊伍,已經在預備刀槍劍戟了,若不是彌渡的官員機警,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