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萬多英軍,屠殺從開始到結束,用的時間很長,足足兩天的時間,一萬多顆金毛頭顱,也被緬軍收集了起來。
到了這一刻,戰爭仍未結束,收復下緬甸,依舊是緬軍的一項重任,在雨季戰鬥,不僅英軍受不了,緬軍一樣也受不了,但緬王下的是死命令,緬軍的身後還有督戰隊的存在,冒著大雨收復下緬甸,就成了緬軍不得不做的事情。
焚燬所有教堂,殺光所有金髮碧眼的人,沒有什麼太詳細的命令,緬軍要做的只是殺戮而已。
停靠在勃生的英軍艦隊,也接到了一批禮物,一萬多顆人頭,看到一萬多英吉利本土軍人的人頭,英吉利的艦隊,也快速離開了勃生。
遠征軍全軍覆沒,那可是六萬多人吶!這是英吉利近年來,在歐洲之外最大的一場敗仗,善後,是許多人都不願意又不得不面對的事情。(未完待續。。)
第四百二十七章 新族群(上)
楊猛離開勐臘,並不意味著他在東南半島的棋局就此結束,現在緬甸正是戰後重建的時候,緬王雖說是個窮光蛋,但緬甸百姓手裡,尤其是去過暹羅的百姓手裡,還算是有錢的。
打了大半年仗,半個上緬甸,整個下緬甸,幾乎都成了無人區,重建是個巨大的市場,而云南恰恰有緬甸重建需要的一切東西,做正經買賣,才是長長久久的法子。
對於去緬甸做生意,楊猛也是有考究的,最忠於楊家的管事,對雲南最有歸屬感的百姓,就是楊猛選擇的目標,去雲南做買賣,雖說楊家佔了多半的股份,但這些人去緬甸,就是做最初那一批資本家的,楊猛可以許給他們一個榮華富貴的前程。
一場大洪水,伊洛瓦底江河谷也變成了一片沃土,遷移一部分百姓去緬甸,也算是正當時。
廣西和雲南交界的地方,有的是無田可耕的百姓,廣西境內更是如此,以武莊、田莊的人為主力,組織一批商人,組織一批種植園主,這就是楊猛的打算。
幾十萬人的規模,對現在的楊家來說,已經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老百姓雖說難離故土,但許下吃飽穿暖的承諾,別說幾十萬人,就是幾百萬人,楊猛也能組織的起來。
如今的緬甸,絕對是女多男少,楊家再給這批人置辦一些家底,到了緬甸,這些人就是大戶,緬王給楊家的財富,拿出百分之一。就足夠了!
楊猛不僅要在緬甸建立華族。而且還要和緬甸人聯姻。衍生出一個新的族群來。沒有衣食的困擾,沒有戰亂的威脅,這些人過去之後,無非是花錢買地僱人種田,自己討幾房小妾,閒著沒事兒生孩子,二三十年過後,這幾十萬人能擴充套件到一個什麼程度呢?
緬甸的百姓。要想重建緬甸,要想重新過上以前的日子,就要去出力,一天到晚累的半死,和一天到晚閒的半死,生育能力也是不一樣的。
有了楊猛給這些移民打下的基礎,孩子們衣食無憂,而且還能上學讀書,很快一個統治階級,就會取代另一個統治階級。而楊家就是他們要感恩兩三代的存在,有了這兩三代人。楊猛就能讓華族成為緬甸一個主導國家走向的民族。
移民的組織也簡單,就按楊家的模式來,幾戶、幾十戶或者幾百戶組織一個商號,土地也是一樣,按著楊家的模式,也就是大農場的模式,土地只是廠房,農民只是在土地這個大廠房裡勞作的工人。
移民的子弟,精英子弟從政,有能力的經商置業,能力一般做基層官員,文不成的學武,文不成武不就的做工,楊猛可以在三五代之內,讓他們過上不錯的日子。
而楊家的股份,楊猛也會慢慢的散下去,最終楊猛手裡還是要握著一部分股權的,這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出兵方便,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楊家沒有股份在裡面,楊家與移民就是兩撥人。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