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複雜的問題。“比如說,雖然我父母是中國人,我長得象中國人,但是,在學校裡,大家並沒有覺得我是中國人,他們知道我會說中文,吃中餐,但是,我感覺他們覺得我就是我,我們說什麼大家都互相懂,我們沒有問題,學校裡黑的白的,長什麼樣的都有,我們相互成朋友,跟長得什麼樣子沒關係,關鍵還是脾氣合得來。”
女兒的話讓我相信,在美國,我們華裔儘管是少數民族,但是,只要主管上努力適應,我們會很好地融入。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校長的良苦用心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就這個問題,女友美玲給我講了一段她女兒的親身經歷。
那還是幾年前的事情,那時美玲的丈夫在亞特蘭大理工大學讀博士,美玲帶著女兒過來陪讀。
美玲的女兒叫倩倩,當時已經上小學五年級了,來美國後,倩倩就近在亞特蘭大理工附近的小學上學。
倩倩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性格含蓄內向,文靜靦腆,謹言慎行的,是中國人概念中典型的乖乖女、好學生。在中國時,從小到大,倩倩從未給父母找過任何麻煩,每年給父母拿回一堆獎狀,很讓父母為她驕傲。
到了美國,倩倩成了美國學生。剛來美國,倩倩對環境和學習有些不適應,英語基礎差,很多事情都不懂,但沒過多久,她就跟上學習進度,英語也慢慢好起來,倩倩開始喜歡新的學習生活。
班上有幾個相識的中國孩子,父母都是留學生,孩子們便成了好朋友,在一個特別的環境裡,具有相通經歷的人往往特別容易相互接納,對大人如此,對孩子也一樣。所以,留學生的孩子們往往成為朋友,他們對周圍的環境有相通的感知,因此,彼此更容易理解和溝通,更容易從對方身上尋求到情感的慰藉,所謂“惺惺惜惺惺”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小學順利畢業,倩倩進入中學,原先的朋友關係被打散,她被分進一個全然陌生的學生圈子。問題開始出現。
亞特蘭大地區黑人多,一些黑人學生喜歡拉幫結派搞小團體,任何國家,任何地區,任何民族,只要一結黨營私,就難免恃強凌弱、仗勢欺人,倩倩班上也有幾位這類的黑頑主。
美國學校的生源組成,完全取決於附近學區人員居住成分,倩倩父親在大學讀博,他們家便在大學附近租住公寓。租住學校附近公寓的人,不是學生便是低收入者,其人員組成良莠不齊,學校生源成分可想而知。
倩倩在班上孤立無援,她的亞洲面孔,她的優秀,她的安靜含蓄,都成了她與其他學生溝通和交流的障礙,一些黑人學生因嫉妒她經常找她麻煩,倩倩在新學校的生活很不開心。
女友美玲注意到女兒的情緒變化,追問緣由,倩倩和盤托出,美玲便去找校長,要求為倩倩換一個班級,換到倩倩朋友的那個班上去。
中學校長是一箇中年黑人婦女,胖胖的,她聽了美玲要求換班的要求,便詢問換班理由,美玲擔心說出黑人孩子欺負倩倩的事實會引起校長的不快,便含糊其辭地說是因為倩倩對新環境不適應,所以要求換班。
這個我不能答應你。校長說,我們都會遇到新環境,但是我們必須學會融入,學會適應,如果我們不去試,我們怎麼知道我們能?要知道是我們適應環境,不是環境適應我們。以你這個理由,我不能答應讓倩倩換班。校長拒絕了美玲的要求。
美玲回家對倩倩轉達了校長的意思,倩倩嘆氣。好吧,你再努力努力,想想辦法,看看是不是可以透過努力可以改變處境。美玲鼓勵女兒。
一個星期過去,情況依舊。
美玲又去找校長,要求為倩倩換班,這次陳述的理由是:班上有學生欺負倩倩。
女校長聽罷沉思片刻,為什麼倩倩自己不來向我陳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