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追念先帝遺願;如此臣就受恩、感激不盡了。如今正當離朝遠征;面對著奏章眼淚滴落;以致語無倫次。”
漢末之時;英雄輩出;然杜睿最為崇敬的只有一個;便是諸葛亮;或許他沒有《三國演義》之中;那般多智近妖;然而其大智大勇;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貞;卻不能不讓杜睿感佩。
漢末之時;劉備於成都稱帝;諸葛亮為丞相。後劉備伐吳兵敗病死;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
為了實現全國統一;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後;決定北上伐魏;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後主;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這就是《出師表》。
可是後主劉禪庸愚懦弱;胸無大志;近佞遠賢;難以守城。這是諸葛亮最為憂慮的;為了開導劉禪;佈置朝政;表明心意;激勵眾志;所以寫了這個表。這篇《出師表》是他出師前向劉禪上的奏書;篇名為後人所加。
《出師表》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覆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
就當時形勢分析;且不說蜀魏兩國實力懸殊;僅“勞師以襲遠”這種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諸葛亮仍堅持鋌而走險;先後六次統兵伐魏;並表現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興復漢室是先主劉備的遺願。
後主劉禪儘管昏庸無志;諸葛亮還要竭忠盡智的輔佐他;儘管劉備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遺詔;他也不存半點僭越之心;因為後主是先主的遺孤。這是諸葛亮出師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後半生全部活動的精神力量。
諸葛亮為蜀漢基業;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蜀漢建興五年;他率師北伐;在出師前寫下這篇表文。
諸葛亮跟後主劉禪之間既是君臣關係;又是輔政者與被輔政者的關係。諸葛亮這次出師時;劉禪只有20歲;昏庸無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師後國內政局不穩;前方必然會受到重大影響。
因此;出師後的國內政局就成了輔政者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有正確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為此;諸葛亮在這篇表文裡一面勸勉劉禪開張聖聽;嚴明賞罰;一面又向他舉薦人才來管理“宮中”“營中”之事;並殷切地闡明親賢遠佞的道理。
這個問題解決得好;國內政局穩定;有了“平明之理”;諸葛亮才能無後顧之憂;可以專力伐魏;可見講治國大計和政事安排正是為了出師。二是要看諸葛亮怎樣說明出師的理由。北伐的決策;實際上是諸葛亮的決策。當時在蜀國內部也有不同意見;有些人持靜觀態度;“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反對立即出兵。
在這篇表文裡;沒有重提這種爭論;只是對出師原因做了適當的說明。這種說明沒有反覆陳說得失利弊;而是抒情言志;而是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為此;他歷敘自己的身世;從“躬耕”說到“許先帝以驅馳”;又從劉備的“寄大事”說到這次北伐的決心;其間五次提到“先帝”;表達自己的“感激”和“憂嘆”之情。
諸葛亮這篇表文歷來受到人們的高度讚揚;被視為表中的代表作。劉勰曾把它跟孔融的《薦禰衡表》相提並論;說“至於文舉之薦禰衡;氣揚采飛;孔明之辭後主;志盡文暢。雖華實異旨;並一時之英也。”
()免費電子書下載
陸游在《書憤》中寫道:“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