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興漢鎮對於文化輸出的謀算(第1/1頁)
章節報錯
茶館裡,照例是三件套,一是興漢鎮賣茶,二是興漢鎮說書,三是興漢鎮政令解釋。對於識字者來說,興漢鎮的政令公告全是白話,自然無需過多解釋,而對於太多不識字的民眾來說,這間茶館,可以說是解了燃眉之急。
興漢鎮的麥茶,分為甜鹹兩種口味,一碗一枚貨泉,可以無限續水,也就是說,只需要一枚銅錢,就能在茶館裡佔一個座,從茶館開門坐到歇業。
對於閒人而言,這裡的的確確是個打發時間的好去處,茶館裡的說書先生,是民事部的人,起先是專門站在公告欄前為前來的民眾解釋公告內容的,但此時,也被趕鴨子上架,客串起了說書先生。
而興漢鎮真正的說書先生,也正在趕來的路上,隨同他一起到來的,是興漢鎮剛剛因為活字印刷術和造紙產量大增而形成的興漢鎮新產業,興漢鎮出版印刷業。
確切來說,他帶來了興漢鎮的第一批鉛字印刷的小學生教材和一些常用的工具書,這裡邊,當然包含了說書先生常用的工具書,一整套八部的演義小說。
興漢鎮總學堂校長白大夫挖空心思,終於篩選出了包括《封神演義》在內的八部演義小說,而僅僅修改這八部小說,就讓白大夫花了近一個月的業餘時間。
而陳總工的造紙工坊,在產紙量大增之後,又突破了活字印刷的最後瓶頸,生產出了大批次的鉛活字,而這些鉛,是南下商隊送回來的第一批物資。
陳飛先用泥模刻成凸出的反字,而後用鋼水翻鑄成鋼模,然後在鋼模上壓制鉛塊,就得到了凸出的鉛活字,因為可以批次製作,一下就解決了鉛字印刷的大問題。
隨同南下商隊送回的,還有一個制墨工匠,正是在陳飛和這位制墨工匠的合作下,他們成功利用煉焦副產品,製造出來了真正不脫色的印刷用油墨,解決了鉛字印刷最後的問題。
興漢鎮的募工公告發出之後,因為正值農閒,前來問詢的民人絡繹不絕,而興漢鎮各工種的待遇,也隨之傳開了,一日三餐,力工日十泉工錢,工匠最高日二十五泉,工錢十天一結。
對於甘州人來說,這就是天價工錢了,因為綠洲農業的關係,水旱無憂,因此河西地區的糧價相對平穩,而平穩的糧食價格,也穩定了物價水平,因此甘州人想賺點錢,還是很難的。
按照甘州的糧價,一枚貨泉在年景好的時候能買兩斤麥子,也就是說,普通人在興漢鎮的工地上工作一天,就能得到二十斤麥子,而且伙食還是免費的。
在訊息傳出的當日,甘州城首先沸騰了,之後的三天之內,前來應募的鄉民更是絡繹不絕,在短短的五天時間裡,民事部的人就應募到了兩萬人,而這兩萬人,其實只是甘州城附近的鄉民,對於甘州來說,下轄的十個縣城,也只有距離較近的三兩個縣當中,有零星的鄉民得知了訊息,對於較遠的縣,像居延縣所處的地方,只是一個來回,就得六七天,自然也不會有人前來應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