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諮文中擔保,他決心“採取與我國政府的一貫政策相適合的一切手段,維護我們在那一地區清朝的巨大利益”。

19年,美國忙於準備和進行對西班牙的戰爭,但它並沒有對列強爭奪清朝不問不聞。在美西戰爭發生以前,美國企圖在華北沿海奪取一個港口,它把威海衛作為目標。打敗西班牙、佔領菲律賓以後,一些擴張主義分子竭力鼓吹奪取亞洲和太平洋的霸權。參議員貝弗利奇beveridge露骨地宣稱:“菲律賓群島永遠是我們的,……清朝無限廣闊的市場就在菲律賓的近旁,這兩者我們都不能放棄”,“太平洋是我們的洋”,把菲律賓看作入侵清朝的跳板。出席第一次海牙會議的美國代表馬漢校i直言不諱地聲稱:“現在美國生死攸關的利益不再在南方和北方,而是在東方和西方;最近將來的重大問題是清朝,……美國將不得不在爭奪清朝市場的鬥爭中起領導作用。”美國在華使領不斷要求對清朝採取行動。

19年10月,煙臺美領福勒竭力向國務院建議佔領清朝的一個港口。他主張佔領煙臺,並提出舟山群島、台州、登州、廟島等地作為其他可供選擇的地點,他還設想用菲律賓群島中的某個島嶼與英國交換威海衛。康格任駐華公使後不久9年10月建議國務院,在渤海灣佔領一處海軍基地,並在天津常駐一艘軍艦。他說:“我們應當作好準備,用談判或者實際佔領的方法,至少擁有並控制一個優良港口,從那裡得以有力地確保我們的權利和有效地施展我們的影響。”美國陸軍部和海軍部也積極策劃在清朝沿海佔領港口。海軍部企圖佔領三沙灣或舟山群島,陸軍部主張在渤海灣建立一處基地。

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制,美國的企圖並沒有成為事實。當著其他列強奪取海港,劃分勢力範圍時,美西戰爭佔據了它的全部力量,它抽不出身來參預在華爭奪租借地和劃分勢力範圍的活動。等到戰爭結束,又已難以插足了。美國是一個後起的國家,軍事力量還很薄弱,海軍力量居世界第六或第七位,陸軍正規軍的法定人數僅六萬二千人實際還不到此數。它雖然戰勝了西班牙這個衰落的老殖民主義國家,但畢竟還不是其他大國的對手,不能憑藉武力來同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格鬥。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國內開展了蓬蓬勃勃的反戰運動,抨擊美國政府的對外擴張政策,使美國佔有菲律賓的和約在國內和議會中也遭到強烈反對,在參議院中遲遲未能得到批准條約所必須的三分之二的多數。19年11月,波士頓成立了第一個反帝國主義者同盟,接著這一組織在紐約、費城、芝加哥、洛杉磯和其他城市迅速湧現,總數達一百多個,併成立了全國性的機構。參加運動的各階層群眾近五十萬人,199年10月並在芝加哥舉行了反帝國主義大會,有三十個州的代表出席。面對反帝同盟的強大聲勢,民主黨接過這面旗幟,嚴厲指責麥金萊的共和黨政府的對外侵略擴張,以便在1900年總統競選中撈到好處。麥金萊政府既要遵照壟斷資產階級的意旨,積極保護美國在華的利益,採取果斷的步驟爭奪清朝和亞洲的霸權;又要謹慎從事,掩飾侵略面目,避免反帝國主義運動的攻擊,使得麥金萊能蟬聯下屆總統職位。門戶開放政策就是在這種複雜情況下制定出來的。

19年9月,麥金萊任命海約翰j為國務卿。海約翰本人是百萬富翁,同洛克菲勒集團關係密切。他比他的前任更積極地保護美國在華的工商業利益。從199年9月到12月,他訓令駐英、俄、德、法、意、日等六國大使,向各駐在國政府遞交一項照會,這就是近代史著名的所謂第一次關於清朝的門戶開放通牒。儘管這些照會的行文略有不同,但基一致的,它要求六國政府承認以下三項原則:

對於在清朝的所謂利益範圍或租借地內的任何條約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一概不加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