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的。
“殿下,楊氏能有今日之成就。除了他果敢堅毅的部下外,就是對世界局勢的判斷極為準確。如果他這一次再次判斷正確的話。那麼這三百萬噸雙方共同投資的商船將創造幾十億日元的財富,因為兩國同分利益,帝國將損失十幾億財富。
在歐洲戰爭前,全世界的航運收入為十億米圓,可去年一年,全世界運價高漲,航運收入以帝國郵船會社為例,漲了五倍。去年聖誕節開始獨國潛艇開始襲擊商船,到目下三個月過去,已經擊沉六十多萬噸商船;世界商船本就因為獨、奧、露等國被封鎖,驟減近千萬噸,現在每個月損失二十多萬噸商船,一年將超過兩百四十萬噸。
同時全世界又因鋼材緊缺價格昂貴,造船量大減,去年一年只有一百四十萬噸商船下水,其中中國佔了四十多萬噸。新造的沒有擊沉的多,這還是有限制潛艇戰,如果獨國真的開始無限制潛艇戰,那一年能擊沉多少商船?五百萬噸,六百萬噸,八百萬噸?那個時候,全世界的航運收入將會是多少?如果有一千萬商船,又能有多少億日元的航運利潤呢?”
松方正義對以後判斷無法像楊銳那麼清晰,更因為沒有吃過無限制潛艇戰的虧,搞不懂這種戰術會擊沉多少商船,帶來多大危害。他這邊不懂,坐在齋藤實一側上個月就陪同齋藤實前來談判的佐藤鐵太郎道:“閣下,海軍軍令部預計,以獨國目前一百多艘的潛艇數量和每個月的新下水潛艇量,它每個月可擊沉不少於三十萬噸的商船,一年可擊沉四百萬噸商船。”
得到海軍參謀部一個較為可靠的資料,松方正義自言自語道:“就不知全世界到時候能新造多少船了?”
“閣下,其實還應該考慮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商船隊面對獨國人潛艇攻擊該怎麼辦?這是世界各國海軍誰都無法解決的問題。”佐藤鐵太郎道。
如何有效的對付潛艇從去年一敗後,是佐藤鐵太郎乃至整個日本海軍都在研究的問題,可到現在為止,還是沒有人想出了對策。中國人既然想控制戰時的世界航運業,那自然要在大西洋上航行,到時候面對獨國潛艇,他能對付嗎?
“這就是說,中國人已經找到了對付潛艇的辦法?”外行人伏見宮博恭王插言,有一些難道的興奮,他道:“如果這是真的,那麼英米各國再多船又有何懼?只有我們的商船才能平安航行在海洋上。”
“這個辦法日本海軍應該掌握,這樣我們和中國海軍談判就不會這麼艱難了。”齋藤實道。他來中國已快有一個月,為的就是商議中日兩國的海軍噸位問題。談判是艱難的,海軍對於日本來說極為重要。所以即使中國做了重大讓步,還是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
大使館的日本人討論出個眉目來。總參和海軍辦公室負責人正在向楊銳彙報這大半個月來和日本海軍的談判成果——如果它還能叫做成果的話。
“主力艦兩國噸位對比為一比三,航母比例為一比一。輕重巡洋艦比例為一比二,驅逐艦、炮艇等未作規定;潛艇日本強烈要求我們限制數量,開始他同意中日雙方比例為一比一,但知道我方有一百七十多艘潛艇後非常吃驚,他們認為我們應該拆除一些潛艇,使其數量控制在七十艘以內……”
總參海軍辦公室負責人溫樹德少將報告著談判的最終結果。可以說其他的問題都談成了,唯獨中國潛艇因為其數量太過龐大,日本的要求無法接受而擱置。除了噸位比例,和其他列強。特別是美國海軍的關係,這一次談判也做了明確規定,基本就是中國海軍以後只能和日本親近,其他國家一概冷漠對待的調調。
溫樹德少將念著談判結果,很是憋屈,在他看來中日兩國的國勢已開始逆轉,何必對小日本做如此讓步呢?這條約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