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一審就會被淘汰出局。
第二審是關鍵,這裡會再淘汰九成的考生,而剩下的千名考生進入最後的角逐,這千名考生的兩份卷子被送給主審官,由十名主審官確定最後百名科舉中榜者。
一旦確定百名中榜者後,其餘試卷都會被退回,官員們要重新進行二審,這就是確定太學的錄用了,由於科舉施行了糊名制,姓名和籍貫都分別被紙條糊住,一直到確定百名中榜者後,所有士子的姓名籍貫的糊紙會被撕去,這是為了保證南方士子更多進入太學的機會。
天剛亮,在紫微閣議政堂內進行一次重要的朝議,紫微閣又叫北閣,而內史省的天賜閣則稱為南閣,紫微閣緊靠張鉉的官房,年初剛剛修建完成,取代了原先的紫微偏殿而成為北隋的權力中心,所有的重大軍國政務都是在這裡決定。
但紫薇閣之所以被稱為北隋權力中心,並非因為這座建築本身,而是北隋從今年年初開始施行的一項重大權力改革,對於核心重臣,張鉉會以攝政王的名義加封為紫微閣資政,目前獲得紫微閣資政名號的一共有五人,分別是蘇威、裴矩、韋雲起、蕭瑀和陳稜。
雖然還沒有明確規定,但大家心裡都明白,紫微閣資政其實是學習唐朝的平章事,唐朝加平章事的稱號就可以稱為相國,北隋也一樣,加了紫微閣資政後便可以稱為相國了,可以說這是拜為相國的一道門檻。
張鉉坐在上首,兩邊包括左右相國蘇威和裴矩,以及內史侍郎蕭瑀、黃門侍郎張玄素,吏部尚書韋雲起,民部尚書李綱,以及國子監祭酒杜淹、吏部侍郎來弘、禮部侍郎溫彥博、齊王府長史房玄齡、記室參軍杜如晦等等十幾名高官濟濟一堂,決定最後的科舉名單。
這次科舉的主考官依舊是右相國蘇威,副主考是吏部侍郎來弘和禮部侍郎溫彥博,這也是因為科舉由吏部和禮部共同舉行。
這時,監殿侍御史馮善長上前對張鉉躬身道:“啟稟殿下,應到十五人,因禮部陳尚書不在京中缺席,其餘十四人皆已到齊。”
張鉉點點頭對蘇威道:“開始吧!”
蘇威顯得有點疲憊,他年事已高,但作為主考官,他依舊連續三天閱卷,將一百份中榜士子的策論都審閱了一遍,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蘇威振作一下精神,緩緩對眾人道:“這次科舉一共有士子七萬兩千六百人參考,比去年多了一萬一千餘人,錄取名額依然和去年一樣,前一百名為進士及第,另外再錄用三千名太學生,太學生的錄用已經結束,共三千三百人被錄取,其中淮河以南計程車子有兩千二百人,按照去年的慣例,名單經民部複審後便可釋出。”
張鉉回頭看了一眼民部尚書李綱,李綱連忙道:“名單正在最後的複核之中,今天上午前可以完成。”
這時,蘇威向副主考溫彥博使個眼色,溫彥博上前將一份密封的科舉名單呈給了張鉉,張鉉拆去封蠟,在桌案上緩緩展開了卷軸。
蘇威又繼續道:“這一百名錄取士子的考卷都由十名三審考官交差稽核過,確實代表了這次科舉的最高水準,當然,在初審中有不少士子因為書法太差而落選,或許他們的文章不錯,但書法是前提,這是我們去年就達成的共識,另外前二十名的排名並沒有確定,最後誰能進前十名,就是今天的議題。”
按照慣例,前二十名為甲榜,後八十名為乙榜,乙榜名次由主考官來排定,而甲榜名次必須透過紫微閣內商議後決定。
至於前三名,狀元、榜眼和探花,則必須由張鉉的決定。
另一名副主考來弘將放有前二十名考生試卷的朱漆木盤呈給了張鉉,張鉉翻了一下道:“把貼經和詩賦去掉,我們只看策論!”
來弘撤去了貼經和詩賦的木盤,只剩下二十隻試卷,張鉉笑道:“大家都看看吧!一齊品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