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紮在晉陽宮的北面,李建成負手站在地圖前,滿臉倦意,他為父親挺進河北的戰略而疲於奔命近一個半月了,竇威也因年老體弱支撐不住而回了長安,但進軍河北的戰役並沒有取消,李建成只得硬著頭皮繼續執行這個顯得日益艱難的戰略計劃。
竇威回了長安,而替代他出任長史之人是李建成的族叔李叔良,李叔良年約五十歲,頗能領軍打仗,李淵派他前來出任長史,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督促李建成加快河北戰略。
李淵的焦急心態顯露無遺,但這也是有原因,就在二十天前,被張鉉控制的大隋新朝廷在北海郡成立,包括蘇威、裴矩等名臣都在新朝廷內出任要職,新朝廷的成立影響十分巨大,原本準備投降長安的嶺南等地隋官也改弦易轍,準備效忠新朝廷。
甚至答應來長安出任刑部尚書的原相國蕭瑀也在漢中突然失蹤,不知去向,給了李淵一記沉重打擊,李淵感受到了政治上的巨大壓力,原本計劃在十月份登基建立唐朝,現在也不得不再次推遲到明年初。
政治上的巨大壓力逼迫李淵要在軍事上尋求突破,如果能進入河北,對準備在魏郡建都的新朝廷將是一個極其沉重的打擊,長安在天下的影響力將就勢壓倒新朝廷,也正是出於這個考慮,李淵駁回了李建成請求撤軍的提案,要求他不惜一切代價殺入幽州。
“世子,我覺得走飛狐陘已經不太現實,或許我們可以考慮改走井陘。”一旁的屈突通沉聲建議道。
李建成默默點了點頭,他明白屈突通所指,但站在另一邊的李叔良卻不太明白,疑惑地問道:“為什麼走飛狐陘不現實?”
李建成苦笑一聲說:“三叔有所不知,我們走飛狐陘最大的問題是沒法建立後勤根基之地,不管是雁門縣還是婁煩關,距離飛狐陘都太遠,糧道會遭到劉武周的嚴重騷擾,使軍隊糧食供應不上,才會發生明明打了勝仗,卻不得不撤軍的無奈之舉,而走井陘就沒有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以太原為後勤重地,婁煩關擋住了劉武周軍隊南下,我們後方糧道沒有騷擾,糧食供應充足,可以集中精力東征,其實我們屢屢東征不利都是因為糧食問題,只有走井陘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李叔良走到地圖前道:“可井陘出口土門關不是有羅士信的軍隊駐紮嗎?”(未完待續。)
第656章 不戰而退
屈突通走上前指著地圖道:“土門關是有羅士信的軍隊,但上谷郡也有徐世績的軍隊,兩地其實都一樣,當初考慮走飛狐陘是因為羅藝的軍隊會來接應,但羅藝現在要集中兵力攻打潞水倉,走飛狐陘就沒有接應了,如果不考慮接應,土門關反而比走飛狐陘更容易突破,至少地勢上我們不吃虧,後勤糧食也可以透過騾馬隊走井陘運輸。”
李叔良沉吟一下道:“關鍵是要行動,而不能只在紙面上商議,現在已經是十月下旬了,既然要打,我們就儘快決定下來。”
李叔良和屈突通同時向李建成望去,李建成是主帥,打不打的決定權在於他,沉思良久,李建成終於緩緩點頭道:“不試一試也無法向父親交代,那就走井陘,如果發現情況不妙就立刻撤軍回幷州,絕不戀戰。”
兩人都答應了,三人隨即分工,屈突通率一萬軍為前鋒,負責突破土門關,李叔良率三萬軍為主力,向幽州進攻,和羅藝軍隊匯合,李建成率三萬軍為後軍支援,三人商議妥當後,屈突通連夜率一萬精兵出發,向太原以東的西故關殺去。
井陘是太行八陘中的第五陘,也是戰略地位最為重要的穿越太行山隘道,長兩百餘里,由於其四面高中間低,儼如一口水井,故稱為井陘,由於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東西兩端都有軍隊鎮守。
西面有三千唐軍把守,入口處叫做西故關,東面則由隋軍鎮守,出口處叫做土門關,兩端的地勢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