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的人知道,這是一個能人,就好比,是李唐時期的袁天罡和李淳風一樣,都是神仙一樣的存在,當時的統治者,也對之推崇有加,在當時,每次遇上什麼大事,皇帝先生,都會特意地寫書信給對方,詢問對策,也正因如此,這陶弘景,又有“山中宰相”的稱呼。

可這麼一個山中宰相,卻過得並不如意,據說,茅山派之所以會有佛道共融的特色,就是,從陶弘景這個時期開始的。

陶弘景本人,學的就是茅山的道法,論本事,也算是個中好手,按理說,這樣一個宗師級的人物,應該潔身自好才對,可就是他,卻,在晚年的時候,削了頭髮當了和尚。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還要從當時的歷史條件上說起,剛才我說了,陶弘景本身,是很受皇帝信賴的,這個皇帝是誰呢?梁武帝。

梁武帝是幹什麼的?熟悉歷史的都知道,不熟悉歷史當時仔細看過這本書的人,也知道,您要是想不起來,我可以給您提個醒兒,大家還記不記得,菩提達摩一葦渡江的事情了?達摩祖師為什麼要渡江?因為,他被人攆走了,他被誰攆走的?就是這個梁武帝。

梁武帝攆走達摩,是因為,他不同意禪宗的觀點,他本身,是一個忠實的佛教信徒,篤信著,只要自己修建寺院,供養僧人,找人抄寫經書傳播教義,自己,就可以得到萬世功德,成大自在的宗教理念。

在這樣的宗教思想的引導下,梁武帝放棄了早期的道家思想,轉投佛教,不僅自己信,而且,要求大臣們跟著信,到了後期,更是剛愎自用,傾盡天下民力去修建寺院供養僧人,那個時期,是佛家的盛世,也是道家,最苦的時候。作為茅山派的代表人物,當時陶弘景,是不得不考慮,如何在這樣的一種歷史條件下保全茅山道派,而他最後的選擇,便是,我們所熟知的佛道兼修。

其實,佛道兼修的,不只是他一個人,在當時,很多人都贊成一個概念,叫“三教合流”。所謂三教,指的就是佛,道,和儒家思想。佛道共融的理念的催生下,茅山的道家裡頭,自然而然地就多了一些佛家的東西,尤其是在捉鬼降妖的法術上,佛教的法器,更是經常出現。

第871章 弟子

當然了,總的來說,茅山,依然是道家的門派,用的法器裡頭,跟佛家有關係,也大多是佛家的密宗的東西,之所以這樣,並不能說,是借鑑了佛家的法術的結果,對於修道的人來說,一般來講,都是什麼方便用什麼,什麼順手用什麼,所謂的法器,可以相互替代,就像,同樣是茅山一脈,北邊的人,喜歡用柳葉,南邊的人,喜歡用荔枝葉一樣,只是因為,地域不同,條件不同,所以生出了諸般變化。

這次過來的這些人,大部分的身上,都帶著一點茅山弟子的痕跡,具體來說,都是出自什麼地方的,就說不清楚了,傳承這種事,都是一樣的,相對閉塞的環境肯定會在道法傳承產生一定的變化和差異,這一點,大家都理解,所以,時間久了,也沒有人在著裝舉止上指指點點了。

“誒,這些是什麼人啊?怎麼怪模怪樣的?”正尋思著,旁邊一個手裡拿著香柱準備上香的遊客問身邊的人。

“你沒看著身打扮麼?應該是,從各地趕來朝拜的**師!這些人,可了不得,你別看打扮得不怎麼樣,可,真惹急了他們,你這腦袋怎麼沒的都不知道!”另一個人說著,面露敬畏之色。

“真的假的啊,有那麼邪乎麼?”對方說著,呵呵一笑,旋即轉頭看看四周,一眼看見正帶著鬼鬼到處轉悠的我們,便笑著問:“兄弟,你也是來朝拜祖師的麼?”

“哦,是啊。”點點頭,我道。

“你也是茅山道士麼?”尋思了一下,對方又說。

“是啊。”點點頭,我卻擺出一個很奸詐的笑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