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到了幼兒園。幼兒園的主體建築是一座木結構的小樓,周圍用竹籬笆圍出一個院子,樓後是幼兒園的一片菜地。菜地裡種了各種青菜,我們吃的菜有不少就是從這個園子裡摘的。有一種菜叫“厚皮菜”,葉子很厚實,吃起來口感很好,是菜園子裡的一種主要作物。我很愛吃,但到北京以後就再沒有吃到過。我很喜歡這個幼兒園的小木樓、竹籬笆、菜園子以及周圍的環境,喜歡老師和小朋友。

有一天,我們正在幼兒園的院子裡玩,忽見來了幾個大人,在門口的竹籬笆牆上刷了幾刷子漿糊,貼上幾張大紙就走了。我們好奇地跑過去看,原來是畫的一幅漫畫。畫上畫了一群幼兒園的孩子――應該就是我們,拿著小喇叭、鈴鐺、鑔、小鑼鼓對天上飛過的麻雀吶喊,老師則在一旁搖旗助陣。漫畫上還寫了些字,大意是批評幼兒園就這樣玩鬧式地除四害。我發現老師看了這幅漫畫表情尷尬,我也感到很羞辱。同學中可能有家長在附近的黨校工作,他們說到黨校裡有人被貼了大字報,不是件好事。這更讓我不安。我覺得幼兒園發生的這件有損榮譽的事不能讓家裡的大人知道。

本來,我上幼兒園每天都有保姆送接,但大字報事件發生以後,放了學不等保姆來接,我就自己往家裡走去。在半路上碰到保姆,隨便找了個不等她來的藉口,就一起回家了。第二天,我堅持不讓她送我,她顯然覺得奇怪,但也拗不過我。但是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放學前她早早就來了,終於看到了令幼兒園蒙羞的漫畫。我告訴她回去不要告訴其他大人,她答應了。然而,幾天後祖母還是知道了,顯然,保姆還是把我的奇怪舉動彙報了。祖母和我說,貼一幅漫畫不要緊的。祖父聽後笑笑,說了句:“這個娃娃!”

消滅麻雀的活動後來停止了,麻雀被摘除了“四害”的帽子,而帽子則被轉戴到臭蟲身上。“除四害”已經成了一個不可變更的話語,成員少了一位一定要遞補一位才名實相符。聽大人們說,消滅麻雀是因為麻雀吃莊稼,但是麻雀也吃蟲子,麻雀被消滅以後,田裡的蟲子多了起來,同樣危害莊稼。兩害取其輕,麻雀於是獲救。

“除四害”運動開展以後,我和哥哥晚飯後隨祖父、祖母轉田壩多了一個工具:在竹竿上綁一塊竹筍殼,上面塗上桐油――這是用來粘蚊子的。這種做法至少在我們家居住的那一帶鄉間相當普遍,我們也是看到別人這樣做以後學來的。傍晚田野的上空,飛著一團一團的蚊蟲,像一小股一小股的黑煙,漂移不定。田壩裡的孩子們,看到這樣的黑煙,就舉著粘蚊子的工具迎上去,在黑煙中擺動,蚊子就被粘在塗有桐油的筍殼上。這是我們在那段時間中很愛乾的一件事情,和玩遊戲一樣。

1959年秋舉家移居到北京後,轉過年來的春天,學校就號召種蓖麻,說是國家發展工業很缺油。當時我就想起在成都“除四害”時在竹筍殼上抹桐油的做法。那時也許還不缺油?塗上那麼多的油粘幾個蚊子,在珍惜每一個蓖麻籽的年代看來,真是太浪費了。

在“除四害”運動中,我不記得祖父有過什麼特別的活動,但是祖母有過。在成都的時候,祖母不時參加婦女界的一些活動。聽父親講,在西康的時候,祖母是婦女會的成員,也常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我所記得的這次“除四害”活動,就是祖母隨一群婦女去的。她們到一個地方參觀(或者是所謂“視察”?)消滅蒼蠅、蚊子的方法,我也被帶去了。到那裡以後,看到一些人蹲在廁所外牆邊用小鏟子挖著什麼。過去細看,才知道是在挖蒼蠅蛹。挖出的蒼蠅蛹還真不少,堆成了一小堆。一頭大一頭小的蛹不時扭動著,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力。孩子大都不知髒,伸手伸腳總想摸走幾個去玩。這些舉動被大人嚴厲制止。

祖母和那些一同參觀的人加入到挖蛹的工作中,我也跟著參加了。她們乾的時間不長,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