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北齊迷惑他,三是應用敵人內亂,尋覓機遇再征伐。這三策都適用,是武帝平齊的指導方針。韋孝寬對平齊做了重要奉獻,名副其實的戰略家。
前文講到他曾被楊堅派去相州任刺史取代尉遲迥,他的表現也不錯。他被楊堅派去接替尉遲迥,還沒有到相州就曉得了尉遲迥要反,他便逃,並將所經過的橋全部拆毀,使得尉遲迥沒有追殺到他。但是他逃到河南孟縣,就停住了。這河南孟縣在洛陽北邊,洛陽是整個東部的中心城市,是東部的戰略要地,他憑本能就曉得,要征伐這朝廷一定會把這兒抓到手中,於是他提早來並留下了。當時八百守軍都是關東鮮卑軍,是接納來的戰俘,是降將,改編成的軍事力量,對北周或者說是楊堅的忠實有限。而且那些兵的家人在尉遲迥手下,韋孝寬覺得他們很有可能將來策應叛亂的尉遲迥。當時的韋孝寬只是帶幾個隨從來,假如八百守軍譁變,他們幾個人是無力抵禦的。假如譁變,洛陽也風險,東部就沒有了據點了。這令人憂心,韋孝寬便用計,慌稱接到朝廷文書,文書說朝廷曉得他們辛勞,要恩賜,恩賜的東西放在洛陽的幾個倉庫中了,而且不同倉庫放有不同的東西,要他們分幾隊去領取。這些人有勇無謀,有東西當然好,沒有多想就去拿。一去就後悔了,韋孝寬早就佈置好了,一去就扣了。不穩定計程車兵被扣押,對洛陽就沒形成要挾了。
在河陽不久,韋孝寬就接到楊堅的命令,朝廷派來了大軍並且讓他做了行軍元帥,他帶領大軍到武陟縣,尉遲迥的兒子尉遲惇駐守在沁陽。當時六月,沁水大漲,隔河相望,要過河打仗很難的。然而楊堅的絕對心腹監軍高熲在,韋孝寬不能不打呀。於是只好架橋,這邊架橋,那邊尉遲惇在上游放逐木筏子,點火,讓它們逆流而下,想讓橋被燒掉。這高熲也聰明,在橋上流位置設了許多土狗。筏子被擋了,靠近不了。韋孝寬搭成了橋,他的大部隊便在高熲的催促下渡河作戰。可憐尉遲惇聰明反被聰明誤,在本佔優勢的情況下他也想用計,他讓部隊主動後撤,給敵人騰中央,等一半過了,想再打個措手不及,但是對手是韋孝寬,不給他時機。韋孝寬大喝,今日一戰,有進無退,讓一切兵士全速渡河,全軍過河後高熲更狠一把火燒了橋,斷了他們退路,兵士一看,不能回了,只能奮勇向前才能有一條活路。於是在這些官兵的拼了命似的猛烈衝擊下,尉遲惇實在那邊頂不住。兵敗如山倒,十萬大軍變成無組織地後逃。可惜只有尉遲惇一人逃回尉遲迥的相州城去了,乘勝追擊的韋孝寬一路追到相州城下。相州城即鄴城是曾經北齊都城,這兒成為了韋孝寬與尉遲—的決戰之地。
當韋孝寬和高熲率領著隊伍追到相州城時,尉遲迥已經無路可退。於是在公元580年8月17日,尉遲迥帶領13萬大軍傾巢出動,這是尉遲迥最後的家當了,他沒辦法只有放開手腳賭一把了。仗一打,韋孝寬就發現問題,這尉遲迥不是吹的。韋孝寬被尉遲迥打的連連後退毫無還手的機會。然兵者詭道也。這時,韋孝寬手下宇文忻看到許多百姓在觀戰便打起了歪主見。鄴城百姓乃是北齊故民,北齊亡國也不過三四年的時間,對如今北周真沒什麼歸屬感。鄴城百姓對於北周朝廷的大軍來伐,他們也很關注戰局的進展,以至於很多相州百姓不懼風險站在土坡上觀看。“鄴中士女,觀者如堵”,幾萬人在做這場大兵團作戰的觀眾。起了歪主見的宇文忻對弓弩手說,往百姓那兒射,然而因為百姓不是戰役人員,沒有任何的準備。有死有傷,整個幾萬人的觀戰人群一下子就亂了。大家哭喊著往城裡跑,混亂的人群衝擊著尉遲迥強大的方陣,就這樣軍隊被裹著亂了,結果被抓住機會的韋孝寬殺了個落花流水。當韋孝寬手下將軍攻入了相州城時,尉遲迥知道大勢已去,於是在悲憤中自殺了。
從尉遲迥起兵到兵敗被自殺,只有短短的68天。尉遲迥的兵敗意味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