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曹叡病危?(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288章 曹叡病危?
胡質被說得啞口無言,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沉默少許,胡質才說道:“也許你是對的,我今日在襄陽致使無數人戰死,你在益州也殺死無數人,我們都是各為其主,不談大義。”
說到這裡,李衡心中對胡質的看法才消散。
他承認胡質說的對。
玩政治的,就別扯什麼善良和真誠了。
至於道德,那是遮羞布。
什麼大義,什麼天下,什麼蒼生,也不過是個人權力慾望的牌坊。
該屠城的屠城,該讓人家破人亡的讓人家破人亡。
百姓?
好人玩政治,出不了新手村。
李衡淡淡說了一句,他不是什麼形式主義者,沒有那麼多廉價的感動,既然胡質自己也承認是在玩政治把民眾牽扯進來,也就沒必要單獨厚葬。
至於李衡用大義去打壓他,那更不是李衡真的有多麼尊重大義,僅僅只是一種政治手段罷了。
在三國政客眼中,不過都是一串串數字。
三國既不浪漫,更不熱血。
如此可以給曹魏一些官員送去政治風向標:只要投降,高官厚祿給著。
胡質沉思了一下,晚風吹拂起他的亂髮,他笑道:“大將軍有曠世之才,只是可惜某未能早些遇到大將軍。”
茅坑裡的一塊石頭都有它的用處,更何況胡質這樣意志力堅定的人?
李衡也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個什麼好人。
他不瞭解李衡,在李衡的世界裡,沒有所謂的一定要死的人。
“將軍!”身邊的副將一把攙扶住胡質,高呼呼喊。
眾人紛紛放下武器。
不信看看眼前的襄陽?
殘日之下,血色凝聚成原本的模樣。
這何嘗不是挽救更多計程車兵,讓更多孩子能再一次見到自己的父親?
這樣可以讓此後戰爭中,曹魏江陵誓死抵抗的少一些。
這比起夷陵之戰,比起赤壁之戰,比起官渡之戰,甚至比起三國前期的諸侯爭霸,又算得了什麼?
“既然如此,胡文德何不歸降,共同復興漢室?”李衡說道。
“胡文德遺體,與魏軍軍民一同安葬,不必額外厚葬。”
說完,胡質拔劍自刎,鮮血噴湧而出,倒下去。
他來此的目的也是拉攏胡質,只要胡質投降,那麼曹魏荊州的都督、刺史就全部投降了。
李衡眼中閃過一絲惋惜,說道:“其餘人投降,妥善安置。”
胡質沒想到李衡會對自己發出招安。
五月初一,襄陽城破,死傷無數,漢軍入主襄陽。
五月初二,樊城開城投降。
五月初三,漢軍瀕臨襄陽城的訊息傳到了洛陽。
正在後宮享受的曹叡,聽聞李衡兵臨襄陽,頓時失去了興致。
李衡比他想象中的要快得多得多。
不過,曹叡依然認為局勢是穩定的。
按照過去的軍事常識,即便是兵臨城下,也很難破城。
這一點曹叡之前有親身體驗。
在第二次北伐中,諸葛亮閃電突襲陳倉,陳倉僅有一千多守軍,關中兵力空虛,郝昭死守陳倉城,致使諸葛亮撤兵。
襄陽城的防禦比陳倉要堅固得多得多。
唯一讓曹叡不爽的是,李衡的行動出乎他的預料,他感受到了來自李衡的壓力。
他立刻給陳泰回一封信,讓陳泰稍安勿躁,守住襄陽,援軍很快抵達。
不過,這信前腳剛送出去,曹叡後腳就接到了陳泰最新的加急信:襄陽失守!
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