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國又何懼之有?
戰爭並不完全靠工業,很大程度上也是靠意志力。
在西方人看來,戰爭無非就是黃油和炮彈的問題。
要黃油還是要炮彈?
以西方人看來,黃油更加實惠。
黃油多,戰爭時炮彈就多。因此黃油和炮彈的關係是可以轉化的,黃油可以轉化成炮彈,炮彈不太容易轉化成黃油。
但戰爭不完全是黃油和炮彈的問題。
這也是江渝為什麼要在中華民國在周邊基本上沒什麼有威脅的敵人的情況下還要維持290萬正規陸軍的原因。
同時中華民國國防軍的飛行員數量正在不斷的增加,始終讓中國的飛行員保持在一個高峰水平。
這就是為了在戰爭到來後,中國能夠有足夠的精銳部隊投入戰爭。
這場援助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協約國不那麼容易取得戰爭的勝利,但最終的勝利還是要給協約國的。
就目前來說,中國對德國的援助主要有。
1:民用物資援助,大量糧食、藥品、紡織品,甚至是蔬菜、水果,同時還有幫助德國農業生產的拖拉機等小型農機。目的就是為了確保德國工人的生活水平,從而杜絕羅斯柴爾德財團透過煽動工人暴動的方式推翻德國政府。
2:援助德國更先進的木製結構戰鬥機,以確保德國的制空權。
3:援助德國反戰車機槍、反戰車炮、反戰車地雷,同時援助一些木質結構的戰術俯衝轟炸機,以用來對付協約國那在中國眼中堪稱垃圾的戰車。
4:援助德國大批潛艇,以擊沉更多的協約國商船,使協約國能夠調集到歐洲戰場的力量削弱。
5:派遣五十萬日本僱傭軍,彌補德國兵員不足的問題。同時援助了大量日本勞動力給德國,使德國的生產能夠持續運轉。
此時的德國就好似一個行走在沙漠裡的旅人,飢渴難耐,中國的援助就好似給了德國一壺清水。
而德國方面為了表示感謝,從德國派遣了一批援助團到中國,這個援助團當中有五十多名科學家,還有兩百名各領域工程師,以及三千名德國技工。
那些德國技工當中有很多是造船技工,因為德國被封鎖,此時的德國只需要建造潛艇,所以很多造船技工都轉行幹別的。
這下差不多都被調到中國來了。
這使中國的造船業的造船能力再次增長。
德國方面得到中華民國的潛艇之後,立即開始培養更多的潛艇海員,同時把中國的潛艇裡裡外外研究了一遍。
研究之後發現,中國的潛艇技術已經超越德國。
儘管中國之前把一些關鍵的潛艇技術交給了德國,但在很多潛艇技術的細節方面,中國的潛艇卻有許多創新之處,作戰能力相比德國潛艇更高許多。
特別是,中國援助德國的潛艇當中,有半數是排水量達到兩千噸級的遠洋作戰潛艇。
擁有了這批潛艇,德國甚至可以打擊到美國東部沿海的港口。
中國對德國的援助基本上也就是這些了,政策一確定下來,下面立即高速運轉起來,大批大批的物資每天都在透過運輸機往德國運輸。
同時,中國也開始抓緊時間建設內部設施。
一條條鐵路、公路,一座座橋樑、水庫在這一年用瘋狂的速度建設了起來,也因為1917年中國的糧食產量暴增,使農民收入開始下降,更多的農民走出農村,投身到了這個瘋狂建設的工業大時代當中。
處於這個大時代的中國百姓,都對政府懷著深深的感激與信任。
報紙上每天都在報道歐洲人因為戰爭打得有多慘多慘,各種慘象讓老百姓毛骨悚然,相比之下中華民國儘管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