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

艱難派撥

開工後用了不到一年時間,1899年1月29日“建威”艦順利下水。然而從法國訂購的蒸汽機、裝甲、武備等或因建造未完、或因錢款沒有付清,都還沒有運來中國,實際當天下水的只是徒有外觀的軀殼,不僅桅杆等上層建築沒有安裝,連主甲板也未鋪設完成,猶如是開膛破肚尚未縫合。

“建威”艦下水時拍攝的照片。此時,這艘軍艦還僅僅只有一副軀殼,蒸汽機、鍋爐、各種武備都還尚未安裝。

1899年3月3日,等不及在法國購買的裝置運回,為保證實現三年內建造兩艘“建威”級軍艦的目標,“建威”級的二號艦也於當天鋪設龍骨開工,先行建造船體,所有設計與“建威”別無二致。經歷了整整一年的建造,1900年3月3日“建威”級二號艦的船體也順利下水,同樣也僅僅只是一副軀殼。此時船政大臣又已經易人,接替增祺的新任福州將軍善聯兼充船政大臣(滿州鑲紅旗人,姓費莫,清乾隆、嘉慶朝名臣永保的重孫)。經其擇定,新艦命名為“建安”,與首艦“建威”的名字相配合。

儀式之上,有心人或許能發現大臣善聯的臉色並不好看,顯得格外心事重重。與歡慶軍艦下水的官匠人等不同,善聯心裡壓著一塊沉重的石頭,即兩艘“建威”級軍艦後續的建造經費尚不知從何措手。

首任福州將軍兼船政大臣裕祿,可以憑藉顯赫的身世和官場上游刃有餘的人脈資源,為船政努力爭取經費。繼任增祺雖然不具備裕祿那般的能量,但是接著裕祿任職中央期間的澤餘,也勉強應付了自己任內船政的經費需索。善聯上任時,這兩方面條件都不具備,杜業爾因船政連年欠款,導致在法國訂購的物資不能按期發貨,已宣告“不能肩任成艦期限”。眼見已經下水的“建威”、“建安”因為得不到所需的裝備,遲遲不能竣工,急迫之中,善聯上奏清廷,請求新建的北洋海軍認領二艦,只要幫助解決二艦剩餘未能支付的各種造購經費40餘萬兩,以便實現三年造兩艦的目標,將來船成後就可立即領走。“此一轉移間,北洋認費不及一船料價之半,較之購自外洋,實已輕而易舉,且船政快艦工程非迅速籌款應付,目前便難支援,舍此又無從籌款。”(17)

參加“建威”下水儀式的部分船政官弁合影。

出乎善聯預料,對這種只要花費一半成本,就能得到兩艘嶄新軍艦的提議,慶親王奕訢主持下的總理衙門並沒有積極的回應。焦頭爛額的善聯最終尋了個緣故抽身事外,於1900年5月12日辭去了船政大臣兼差,改由閩浙總督許應騤暫管。對“建威”級軍艦的經費難題,許應騤也無更好的辦法,仍是繼續上奏清廷,請求外省認領、協助籌款完成建造。

當時已經擁有“海天”、“海容”等新型軍艦的北洋對“建威”級軍艦表現得毫無興趣,“原系撥歸北洋遣用,現在北洋協款無著”,最後鑑於“各省需船,北洋之外,莫如南洋,其次廣東……粵省素稱富庶,設籌較易”,清政府遂指定兩廣總督負責幫助解決“建威”級的後續建造經費,並認領二艦。(18)

廣東水師經歷甲午之戰後,廣字甲、乙、丙三艘大艦盡數在北洋折損,繼任總督沒有壯大艦隊的雄心,對清政府的指示表現得也無絲毫興趣,進入無限期的拖延狀態,這一方案又告夭折。1901年6月4日因“建威”、“建安”得不到後續建造經費頭疼不已的總督許應騤又上奏辭去了兼管船政的差使,改由新任福州將軍景星兼管。至此,船政大臣一職已成為官場上人人聞之色變的畏途,從裕祿開始以福州將軍兼船政大臣的積極模式,也悄然變調,總督、將軍不再兼任專責的船政大臣,而只僅僅負責兼管船政事宜。

“建威”的姊妹艦“建安”下水後被拍攝到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