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發展的。
沒想到這次聽了匆匆趕來的堂弟唐周的一番話,唐瑁心中的吃驚可謂是到了極點,沒想到張角竟然是這樣一個大逆不道之人,這對於一直沐浴在忠君愛國思想洗禮下的唐瑁來說,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但是,這樣的大事並不是像唐瑁這樣一個小小的縣令所能將訊息傳給朝廷的,倘若是層層上報,唯恐訊息會被洩漏,畢竟朝中大臣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十常侍的人。所以,擺在唐瑁面前只有一個最好的辦法,那就是讓(全文字小說閱讀盡在拾陸K文學網)人快馬將此事告訴何進,畢竟何進以前在穎川做太守多年,素來對唐瑁比較欣賞。而且何進現在已經官至河南尹,聽說還有一個侯爵的身份,更為主要的是何進的妹妹已經被封為皇后,何進也成了靈帝眼前的紅人,說話的分量會重很多。
。
正文 第三章 朝堂之議
16K 更新時間:2009…9…28 15:33:01 本章字數:3413
得到唐瑁密報之後,何進不由大驚失色,由於事關重大,何進不敢怠慢,連忙讓人按照唐周所說進行秘密調查,五天之後,調查的結果果然和唐周所說一模一樣。何進立刻進宮面聖,向靈帝詳述此事。
聽到何進的全盤敘述,靈帝更是惶然失色,一邊因何進舉報有功,封其為大將軍,慎侯,總管天下兵馬(根據歷史,何進應該是在黃巾起義的一個月之後,才由河南尹升為大將軍的,但是那是歷史,本書並不完全按照歷史來敘寫),封唐瑁為會稽太守,同時赦免唐周之罪,隨同唐瑁前往會稽,一方面立即將封諝等一干人等下獄,另一方面趕緊召集大臣,商議對策。
大將軍乃是武將之首,位比三公,有時在三公之上,有時在三公之下。東漢末年,其官職在三公之上,因此當漢天子以曹操為大將軍而以袁紹為太尉時,袁紹“恥班在太祖下”,屬官有長史、司馬。
當然,何進乃是一屠夫,是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的庸碌之輩,如何能夠擔任大將軍的職位,靈帝原本也沒有這個意思,但是靈帝一直飽受何皇后的軟施硬磨,再加上此時黃巾之亂已經爆發,一時之間也找不到合適的大將軍人選,所以也只能暫時讓何進擔當了。
本來在光和四年的時候,司徒楊賜曾經上書言:“張角聚眾為教,欺騙百姓,雖然經過微臣規勸,卻仍不悔改。現在若是直接命令州郡進行捕討,恐怕會使其驚恐,反而加速禍亂。可以假意封其為一州刺史或一郡太守,麻痺其意,遣散其教眾,各歸本郡。便可以孤弱其黨,然後逐一誅殺其手下頭目,則可不勞而定也。”
前面已經講過,張角對楊賜有救命之恩,而且楊賜還一手促成了丁淮和張寧的婚事,可為什麼在數月之後又會上書朝廷呢?
原來,楊賜雖然心承張角的救命之恩,但是卻也是能夠區分大是大非之人,一旦發現張角聚眾越來越多,雖然反意不是很明確,但是作為大漢的一個忠臣,楊賜還是選擇了上書朝廷,提防張角,或者將其剿滅。
等到楊賜被罷免之後,這件事情便被擱置了。後來,司徒掾劉陶再次上疏提出張角之事,意思和楊賜原來的上書差不多,也是建議朝廷應該立即發難,將張角等一眾賊首緝捕,避免大亂。但是,在張讓、封諝等人的有意周旋之下,靈帝和上次一樣,仍然不以為意。
現在,張角之禍已經迫在眉睫,靈帝才是慌了手腳,匆忙上朝,屁股剛剛坐在龍椅上,便急忙向百官問道:“張角之禍已成尾大不掉之勢,朕悔不聽當初楊賜、劉陶二位愛卿之言,方有今天,實乃朕之過也,但如今事情已經迫在眉睫,眾卿可有良策?”
靈帝的話音剛落,太尉楊賜便出列道:“陛下,根據大將軍所得情報,張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