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陣寒意。想起那天薛貴妃說太子讓她下毒的事,皇帝咬著牙對孫公公說:“好好問,是不是有人下過毒。”

孫公公答應了,讓人繼續審問。可是給皇帝下的東西,是太子親手給薛貴妃的,而薛貴妃也不曾假別人之手,都是自己袖了粉末,下到了食物裡。那些太監宮女被打得胡說八道,可是到死也沒有說出聽著可靠一致的口供。

次日朝會,皇帝黑著臉讓太子讀了季文昭交給王志的奏章,講述北戎的軍情,沈家軍的弱勢,鎮北侯請求朝廷增援……

太子一念完,三皇子就面紅耳赤地行禮:“父皇!朝廷該馬上籌集兵糧,支援鎮北侯!”

太子冷笑道:“朝廷連年賑濟災民,哪裡有錢?哪裡有糧?!”

三皇子大聲說:“沒錢沒糧?!那就讓所有大臣傾家籌糧籌錢!”

太子切道:“豈有此理!就是讓大家都賣了家產,也不見得能買到糧食。”

三皇子不想與太子多費口舌,扭頭對皇帝說:“父皇,請賣我的府邸,為鎮北侯籌集兵餉!”

皇帝心情極為不爽,他覺得他沒殺了鎮北侯,就是留著他給自己把守門戶的,怎麼能不好好盡職,讓北戎打過來了?太子做下了髒事還敢那麼直言否定,說不定隱瞞了軍情,不是個玩意兒!而三皇子吃裡扒外,要拿著皇家的東西去資助自己最不喜歡的人,真沒一個好東西!……

他黑著臉色,不做決斷,任大臣們在朝上吵成了一團。

朝臣們馬上就分成了好幾派,一派是支援三皇子,要馬上籌糧,支援邊關。一派支援太子,說現在根本無錢無糧,要鎮北侯死守為上。還有一派主和:什麼都別說了,趕快派使節過去好好談談,最好別打仗,勞民傷財,民眾受不了這麼折騰。另有一派主張等等看,說不定北戎只是虛張聲勢,過不久就退了……

朝廷上打了一天嘴架,到晚上也沒有出結果,次日接著爭論,後一日又是……四日後,季文昭在圍城之際發出的奏章也到了京城。上面寫北戎近四十萬軍已然過境,沈家軍必死守燕城到最後一息……

三皇子快瘋了,每日在朝上大聲爭執要趕快出兵,他也不管修飾什麼言辭了,反覆就那麼幾句:若不增援,鎮北侯若是垮了,就是滅國之時!

皇帝雖然有些心虛,可是覺得三皇子太急躁了!國家大事還輪不到他這麼上躥下跳地指手畫腳!年輕人就是沉不住氣!過去也有過北戎犯境的事,每次都是有驚無險地過去了。鎮北侯垮了自然是國亡,可是他會垮嗎?沈家軍一向強勁,這麼求援是不是也有藉機要軍需的意思?想要更加壯大?……皇帝有些不放心。

而太子就是咬定沒錢,戶部拿出賬簿,的確無錢無糧,還欠著許多薪酬和買貨的錢。他也同樣反覆強調,鎮北侯的沈家軍,是朝中最強的軍旅,還有誰能比他們強?如果他們不行了,那麼其他人更不行了。應該相信沈家軍能勝!

那些說等等再看的大臣們不說什麼了,可議和派卻更高聲了:既然沒有錢糧,鎮北侯又說沈家軍不敵,那就趕快講和啊!別讓北戎再往南打了……

三皇子怒氣衝衝地回到府中,對著葉大公子和沈卓說:“他們這是想亡國啊!那個小人!為一己之私,竟然置國家而不顧!”

沈卓心說他的確是亡國之君,但此時只能說:“你別急,我們可以開始招募義兵。”

葉大公子心中亂鼓,這是打仗了,跟平常文臣之間的勾心鬥角可就不一樣了,也說道:“是,殿下可以向皇上建議,讓朝廷告示民眾自發抗敵。”

三皇子怒擊桌案:“讓民眾自發?!百姓如果能抗敵,要軍人幹嗎?!讓平民去抵擋北戎之兵,不是去送死嗎?!”

沈卓卻是知道後面的步驟,說道:“可還是要朝廷發文,這樣才能起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