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荀子維齊非齊(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163章 荀子維齊非齊
譙周在一邊冷笑,汝南則擺出一副看好戲的樣子。
這些人都是蜀中大儒,讀了許多書。
而李衡年紀輕輕,以前只不過是一個御醫之子,他們自認為在辯論上,李衡絕不是自己的對手。
他們將話題往這方面引,就是為了以己之長,攻李衡之所短。
李衡不僅是太府寺卿、少府卿,還是大理卿。
荀子所言正是法家,與大理卿的本職是完全契合的。
“荀子有言:君法明,論有常,表儀既設民知方。進退有律,莫得貴賤,孰私王?”
說完,李衡盯著尹默,冷笑道:“來,尹大夫,你給本官說說,什麼他媽的叫進退有律,莫得貴賤!”
尹默面色微微一怔,隨即說道:“我與你談的是先王惡其亂而制禮義以分天下,此乃天下之大道也,你與我談甚進退有律,莫得貴賤!”
尹默大笑起來。
“請問天下之道與進退有律之道,孰輕孰重乎?”
“那尹大夫再來回答回答本官,荀子說,百吏畏法循繩,然後國常不亂,這又是何意?”
尹默冷哼一聲不作答,心中卻詫異,這小子居然還讀荀子?
一邊的譙周也略有驚訝,想不到李衡對荀子也略知一二。
不過估計也就略知一二。
譙周這些人非常清楚,想要扳倒李衡,不是簡單的手段就可以的。
準確的來說,常超那些人確實是他們私下鼓動。
不能說是鼓動,只能說發表了一些意見,至於其他的嘛,就看這些年輕人的悟性了。
這些年輕人全部都是有家世背景的,最次的家族在地方上也遠近聞名。
他們將來都有機會入仕。
當然,這些人都是益州人,不是荊州派。
更準確的來說,譙周和尹默他們是沒料到李衡敢把所有人都抓了的。
抓了更好,這件事就是要往最大的鬧。
他們不信,今日李衡得罪了那麼多人,這事能善罷甘休?
恐怕事情傳到關中,諸葛亮也未必頂得住。
當然咯,政治鬥爭不是這麼簡單的。
尤其是朝堂的政治鬥爭,講究一個名正言順。
只有名正言順了,才能使各方心服口服。
各方心服口服非常重要,如果有人不服,諸葛亮就會藉助這些力量來保住李衡。
所以,尹默才搬出了荀子,搬出了先賢之言。
他是打算在朝堂上,當著所有人的面,怒斥得李衡啞口無言。
這叫殺人誅心。
奈何到現在有些詫異地發現,李衡居然也讀荀子。
這辯論的難度顯然就增加了那麼一點點了。
就在尹默思索之間,李衡的聲音再次傳來:“尹大夫,為何不回答本官的話呢?”
尹默卻說道:“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明王始立,而處國有制。夫兩貴之不能相事,兩賤之不能相使,是天數也。”
譙周立刻說道:“李尚書也讀荀子,難道沒聽說過,勢位齊,而欲惡同,物不能澹則必爭;爭則必亂,亂則窮矣。”
李衡算是看出來了,這些人今日不是來以理服人的。
如果是來以理服人,為何不正面回答問題?
最開始,尹默說: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使有貧富貴賤之等,足以相兼臨者,是養天下之本也。
這是荀子維齊非齊論中的核心。
剛才尹默和譙周說的,都是維齊非齊論裡的內容。
大致意思是,這個世界上有天有地的區別,有上和下的區別,人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