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當然是去白帝城拉仇恨!(第2/2頁)
章節報錯
誰知道這個時候,曹魏聽聞吳國來犯,會不會在關中掀起腥風血雨呢?
“你多慮了。”李衡收拾了一番,站起來。
“郎君這是要去何處?”
“白帝城。”
“郎君是要調江州兵馬去白帝城嗎?”
“不是,江州兵馬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動,孫權還不知道我們在操練水師,那是我們反殺孫權的底牌之一,目前得保密。”
“那郎君現在去白帝城作甚?”
“去拉仇恨!”
說完,李衡便匆匆出去。
李衡離開江州前往白帝城其實還有一個原因:躲著劉禪。
劉禪到目前都還沒有宣召他回成都,他知道劉禪定的壓力非常大。
劉禪個人能力一般,但在信任大臣這方面,他是認真的。
不過萬一他頂不住壓力,宣召自己回成都怎麼辦?
回成都只會陷入到無盡的輿論撕逼中,於局面沒有任何好處。
這一場戰爭的直接原因是新鹽事件,是柳言之死。
但根本原因是三國局面大變動。
自從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李衡提出持久戰略開始,他就料定有一天孫權會派大軍抵達白帝城。
就算沒有柳言事件,孫權也會找其他的理由。
例如吳國商人在益州走丟了,要派大軍前來找人。
或者擔心魏軍突然長了十萬雙翅膀,飛躍秦嶺兵臨成都上空。
我孫大帝擔心啊!所以派兵前來增援來了!
但你弱小的時候,敵人出兵有一萬種理由。
但目的卻只有一個:消滅你!
那要解這個局面,也只有一個辦法:正面硬剛!
十一月十五日,巴東郡永安。
吳國使者周密抵達永安都督府,見到了宗預。
“在下週密,奉衛將軍全琮全子璜之命,前來拜見宗公!”
宗預才不過三十幾歲,但他並非一般人。
二十歲左右的時候,他便跟隨張飛入蜀。
劉備去世之後,宗預和鄧芝一同出使吳國,對當時三國形勢變化,起到過關鍵的作用。
甚至正史上,諸葛亮離世,孫權在邊境增兵,也是被宗預鎮壓住了。
這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
宗預坐在中間,說道:“久聞全子璜乃當世人傑,如今他兵臨西陵,何不親自來見我?”
“衛將軍政務繁忙,所以才派在下前來。”
“使者有什麼,且說無妨。”
“衛將軍說,貴國工部尚書為人詭詐,殘殺我大吳官員,橫行霸道,此次我江東發兵,只想找李衡復仇,並不想殃及無辜,還請宗公將李衡交出來,以保全兩國百姓。”
“此言差矣。”宗預說道,“貴國僅憑毫無根據的傳言,就斷定是我大漢工部尚書殺人,未免兒戲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