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陳倉據點爭奪戰

建興十三年的第一個月,漢魏兩大軍團,就十萬火急地開始在關中佈防。

這一次的佈防,和去年的全然不同。

應該說,戰局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漢軍在斜水兩側建立起了大規模的城寨,規劃出了廣袤的良田,甚至建立起了防禦性圍田,吸收數萬本地百姓。

從宏觀視角來看,這些使得漢軍在關中的縱深空間更廣袤,真正做到了進可攻,退可守。

並且初步解決了漢軍一直以來的後勤問題。

如果從具體的戰局操作來看,去年郭淮佔據北原的戰略優勢,正在被抹除掉。

漢軍全新的戰略以及戰術,展示出來的成果,開始讓魏國感到恐慌。

而這場席捲天下的戰略佈局,可以說才剛剛開始。

司馬懿的軍令在正月二十八日亥時傳到郭淮的軍營中,一個時辰之前,郭淮還接到了夏侯霸的求援信。

郭淮讀這兩份信的時候,眉頭都是緊縮的。

名義上渭河以北的主將是夏侯霸,但實際上壓力全部都在郭淮身上。

建興十二年四月,諸葛亮剛兵鋒出斜水,擊退魏軍之後,上了五丈原,司馬懿就只敢龜縮在眉縣附近拒收不出。

這個時候是郭淮提出分兵北原的戰略,遏制住了漢軍斷隴道的戰略程序。

可以說,斷隴道的戰略負責人就是郭淮。

李衡意欲在陳倉附近修城,就是破郭淮之策的關鍵所在。

但是郭淮手中只有八千兵馬,司馬懿一口氣讓他下三千精銳支援夏侯霸,無疑是讓郭淮極其為難。

“將軍,您不是建議大都督增兵西圍嗎?”

胡遵見郭淮心事重重,開口問道。

“大都督沒有同意。”郭淮嘆了一口氣,有些苦惱。

西圍也位於渭河北岸,在陳倉縣以西數十里。

西圍是上北原的要道,有魏軍駐紮。

眼下漢軍在陳倉附近築城紮寨,想要斷隴道,司馬懿的想法是和漢軍正面對峙。

魏軍也在那附近築城寨,以此形成聯合之勢來牽制漢軍。

但郭淮卻認為,大軍可在陳倉附近紮寨,卻沒有必要築城。

真正要築城的是西圍。

一旦在西圍築城,漢軍即便在陳倉以西築了城,西進的時候,必經過西圍,不破西圍魏軍,漢軍想繞道過去,危險性極大。

郭淮有些頭疼,他覺得司馬懿這一次是被諸葛亮打怕了,稍微遠一點的西圍,司馬懿擔心掌控不住,所以就在稍微近一些的陳倉築城。

這無疑把魏軍的戰線壓縮到了陳倉。

“那現在怎麼辦?”胡遵問道。

“你領三千兵馬下北原,增援夏侯霸!”

“喏!”

胡遵領兵而去後,郭淮不死心,又給司馬懿寫信,希望司馬懿能採納自己的策略。

正月二十九日,天剛剛亮,一輛輛推車出了陳倉新城,向西進發。

人們驚奇地看著推車上的一塊塊磚頭。

這個時候,北岸的李衡也開始忙碌了。

工匠們和民夫也都早已準備好。

李衡確認周圍已經設立了柵欄,做了如下幾種安排:

一、派人測量城的長寬。

二、預先設定一個位置,開始挖地基。

三、排大約一千人伐木。

當天上午,在李衡的一道又一道命令下,一萬規模的民夫,開始行動起來。

渭河北岸,陳倉縣以西十數里,頓時人聲鼎沸,塵土飛揚。

平均一個工匠管理二十個人,每五十個工匠向一個將作校